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一槍“換回”了億兩白銀?


  歷史,距離我們越遠,有的會越來越模糊,有的卻越來越清晰,而李鴻章就屬於後者。

  一件黃馬褂,血染東瀛,讓50萬紐約人追捧,也讓百年後的我們看清了李鴻章的真實面影。

  黃馬褂本來只是清代官服的一種。清昭連《嘯亭續錄·黃馬褂定製》中說:“凡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侍衛,乾清門侍衛,外班侍衛,班領,護軍統領,前引十大臣,皆服黃馬褂。”為什麼侍衛穿馬褂?

  因為馬褂衣長只及股,袖長至肘。行動起來利索。為什麼後來唯獨清朝能將“黃馬褂”這個符號普及到“文武百官”?樂文小說網

  是因為滿清好這個?

  說到底清朝是“槍桿子裡出政權”。

  根據清官規定,三類人可以穿黃馬褂:第一類是皇帝出行時,各內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衛等隨從,必須穿著黃色的馬褂以壯行色。這種黃馬褂稱之為“行職褂子”,沒有花紋及圖案。因為是因職而穿,所以離開工作崗位,或者不與皇帝同行時便不能穿。第二類是皇帝狩獵校射時所賞賜的。這種黃馬褂稱之為“行圍褂子”,按規定只有跟隨皇帝狩獵時才可以穿。平時無故穿上屬於犯禁,是可以被治罪的。

  最後一種黃馬褂是因特殊功勳而得到的獎賞。這種賞賜又稱“武功褂子”,得賞的人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場合穿。這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賜穿黃馬褂”。據考證,這種賞賜方式在清初並不盛行,大概是在道光或咸豐以後才開始出現。特別在對太平軍作戰時候,賞賜了不少黃馬褂給那些鎮壓太平天國的有功者。後來慈禧太后把規矩給壞了。

  一次,慈禧太后一高興,生生地將一件黃馬褂賞賜給了為她開火車的司機。李鴻章的這件黃馬褂和這根三眼孔雀花翎故事非常多。當李鴻章過七十大壽時,“兩宮賜壽,賞戴三眼花翎”。《異辭錄》有一段話說:“同光以來,每逢慶典,李文忠常得異數。紫韁三眼翎,本朝賜近支八分,今以當古之九錫,人臣所不能有。”七十大壽這個時候,是李鴻章事業的巔峰,朝廷給他的榮譽和實惠,很多方面已經超過他的老師曾國藩。但是這一切因為一場戰爭剎那間被“拔去”和“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