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草根皇帝朱元璋的五大歷史功績


  出身於社會最底層的朱元璋無疑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響噹噹的大人物。誰都知道,作為明朝的創業皇帝,少年時代的朱元璋只不過是元末淮河流域間的一個放牛娃,只不過是一個為了勉強活命而不得不出外流浪了三年的小和尚。但就是這個曾經一無所有的逃荒者,打從24歲投奔農民起義軍,從一名小兵開始起步,僅僅經過17年傳奇般的奮鬥與征戰,竟登上了堂堂一朝開國天子的寶座!

  不過有關朱元璋的評價,卻從來都是眾說紛紜、譭譽交加,以至於直到今天,這種集中奉獻給他的敬仰、讚美與唾沫,仍然可以在網絡上掀起一場暴風雨般的爭論——如果刺激得當的話。可無論怎樣看,以朱元璋傳奇而光輝的軍事履歷和治國生涯,他顯然都有充足的理由當選為中國封建社會位居前三名的最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一。甚至就是第一名也沒準。xièwèn.com

  功績一:

  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征戰,削平群雄,結束了蒙元的統治,統一了全國,建立了嶄新而強大的國家,恢復了漢民族在傳統中國疆域內喪失已久的政權。

  說明:

  元朝末年政治腐敗,天下大亂間,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湧。朱元璋自參加紅巾軍不久,就以自己的英勇與才智獲得賞識,並努力拼搏,終於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一支勁旅的統帥,進而率軍消滅了相鄰的好幾個比較強大的割據政權,然後北伐蒙元,一路勢如破竹之下,很快就克復了元朝的都城大都(即今天的北京)。之後,朱元璋又經過幾次討伐,最終統一全國,建立了大明朝。

  中國歷史每逢亂世時,便是群雄逐鹿中原爭奪天下的時候,但每次混戰到最後,則又必定會回落到各家歸一、天下一統的局面。而這最後的勝者,通常也總也有其勝出的理由。無論是劉福通、朱元璋,還是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對於腐朽的蒙元統治者來說,那當然都是正義之師;但若拿各支農民軍互相比較的話,那恐怕就沒有正邪之分了——各家都是為了推翻元朝的統治,建立自己的漢族人的政權不是?

  所以,朱元璋最後的勝利是無可指責的,他既非繼承,也非竊取,而是全憑自己誠實的奮鬥奪得這誰都可以奮力搶奪的天下的。事實上,歷代開國皇帝中,朱元璋得國之正是罕有對手可比的。

  為什麼最終是朱元璋代表群雄、更代表人民完成了統一國家、結束戰亂、恢復漢民族政權的使命?這究竟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必然?我想,這固然是命運和上天對朱元璋的眷顧,卻也是朱元璋自身才智、力量和德行等綜合優勢的最終勝出,比如朱元璋的軍隊紀律嚴明,對老百姓秋毫不犯,深得民心;比如他的軍隊將士齊心,整體戰鬥力極強,尤其能打惡仗、硬仗;又比如朱元璋在戰略上高瞻遠矚,決策一貫正確,並且高參盡心、猛將雲集……

  功績二:

  恢復乃至極大地增強了漢族(也包括同被壓迫的同為炎黃子孫的許多其他民族)的民族地位和民族自信心,修復並光大了已經大傷元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解說:

  元朝統治中國時,蒙古人對漢族施行多種種族歧視政策,比如,第一,老百姓被劃分為四等人,漢族是最低一等;第二,殺死蒙古人者,償命,殺死漢人的,罰交一頭毛驢的價錢;第三,漢族老百姓所娶新媳婦的出夜權必須交給蒙古保長;第四,漢人不能擁有武器,連菜刀也只能幾家合用一把,且由保長負責菜刀的保管;第五,漢人賦役沉重,常年生活在貧苦中,一旦遭遇災荒那就性命難保;第五,漢族無有公職的普通百姓不允許取名字,只能以出生日期為名(所以朱元璋本來叫朱重八,朱元璋這個名字和徐達、常遇春、湯和等名字一樣,都是參加紅巾軍才取的)……

  這也就是為何在現代基本上沒什麼元朝這個時期的歷史影片拍攝。

  因為在元朝這一個歷史時期,漢人的社會地位跟奴隸相差無幾。在之前的章節有說到過。讀過我章節的人都清楚,那個時期對於漢族來講是多麼的慘烈。

  正是在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才得以取消了前朝種種落後、殘酷的種族歧視政策,朱元璋並沒有對蒙古人以牙還牙,而是實行各民族一律平等且互相尊重的政策,這使中國在民族和解的基礎上再次邁向了繁榮與強盛。明朝二百多年間,漢人之鮮明風骨在歷朝歷代可謂罕見,明朝軍隊包括海軍在多次大的對外戰爭中所表現的強勁戰鬥力在總體上也比其他朝代要牛——這其實正是漢族恢復正朔地位後所建立起的極強大的民族自信心的集中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