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武則天入寺為尼時懷上了孩子?


  李世民死後的武則天可算是處於人生中的最低谷時期,她本以為能跳槽到李治身邊,可現實讓她很失望,不過好在武則天沒有因失望而放棄,相反已經成為尼姑的她選擇了忍辱負重,而且利用寺廟這個與世無爭的平臺狠狠的為自己充電,當然,她從來沒有停止對李治的關注,入寺兩年後的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李治的孝服已滿,武則天終於實現願望再度入宮,讓人驚訝的是入宮前的武則天已懷孕了,入宮後生下兒子李弘。

  唐代推崇佛學,全國各地都掀起了一股佛學熱潮,特別是玄奘法師西行印度取經歸國後,佛學事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武則天入寺時,玄奘法師已是聞名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佛學泰斗。在這樣一位大人物的影響下,在李世民的大力推崇下,武則天也熱衷佛學。其實,她的母親也是一個佛學迷,她自幼受過母親的薰陶。入寺後,她發現這裡的學習氛圍更濃厚,學習方法更專業,兒時的興趣愛好一下子被點燃了。

  寂寥而落寞的日子需要打發,武則天決定利用這樣的日子潛心學佛。這樣既可以改善當前的精神狀態,也可以提高佛學造詣,真可謂一舉兩得。

  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刻,竟能做出這樣的決定,說明武則天是一個非常勇敢、非常堅強的女人。這樣的女人超級強大,特別是她的精神和意志,打不倒,摧不垮!

  武則天有著深厚的佛學功底,入寺之前,她的佛學文化程度相當於大學本科,進入感業寺這所專業院校後,她決定先進修研究生,再衝刺一下博士學位。在她看來,事業和前程無法爭取,但學歷可以爭取,她想通過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更高的學歷,來彌補事業和前程方面的遺憾。

  就當是給人生來一次充電吧,反正藝多不壓身,多學一些知識,總比整天在悲嘆中老去要好得多。

  因為有深厚的佛學功底,加上天資聰慧,武則天在鑽研佛學上如魚得水。她不僅融會貫通了佛學經典,還對玄奘法師的一系列佛學理論有深入研究,這為她執政後推行佛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理想不滅,伺機復出

  隨著佛學理論水平的不斷提高,武則天的胸懷越來越開闊,思想也越來越開竅。她不再把入寺當尼姑看作是命運的不公,也不再把理想和前程看作一塌糊塗。恰恰相反,她把這段經歷看做是人生的潛伏期。她想,人這輩子不可能一帆風順,只有能屈能伸,才能成就大事。潛伏的時候就得屈著,屈著的時候,也不要放棄理想與追求。只要有一口氣在,就要奮鬥不息;只要奮鬥不息,理想就一定能實現!樂文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