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美南北戰爭時期將這個配發給士兵


  1837年,在廣州和澳門出版的一份介紹中國的雜誌上,刊載了一位中國藝術家帶有插圖的文章,此文生動地描述了一個吸食鴉片的富商之子如何從健康、富足到痛苦、貧窮的過程,畫面依次如下:

  1.一個在家的年輕人,穿著華貴,身體健康,充滿青春活力。背後的大理石桌面上擺放著一座精美的外國鍾。在他的右邊是一個珠寶箱,裡面裝滿金銀財寶,他的貼身僕人緊挨侍立其旁,稍遠處,他的另一個傭人買了藥正帶進來。

  2.他斜躺在豪華的沙發裡,嘴裡叼著煙槍,被妓女圍著,其中兩個妓女年輕貌美。他出手闊綽,一擲千金。

  3.他嗜藥如命,貪得無厭,沉溺於這種生活沒多久,隨即面如菜色,形容枯槁,消瘦無比,兩肩高聳,齜牙咧嘴,面呈死灰,終日昏昏沉沉,完全沒有一點活力。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他還坐在一個極普通的睡椅上叼著煙槍吸菸,身邊還擺著別的煙具。這時他的老婆們——一個妻和一個妾走了過來,妻子發現珠寶箱已空空如也,站在那兒皺著眉頭,滿是驚訝;小妾則滿臉疑惑地盯著睡椅上堆放的那些吸菸的玩意兒。

  4.他的田產和房屋都化為烏有,睡椅也換成了一些粗糙的板子和破爛的墊子,光著腳,側著臉,頭向前傾著,喘著粗氣。他的妻兒站在面前,衣衫襤褸,忍飢挨餓。一個兒子憤怒地把他所有的煙具砸向地面,不諳世事的小兒子還拍著小手笑著做遊戲,而他對這一切無動於衷。

  5.他的煙癮越來越厲害,但他現在的生活已貧困潦倒,極其絕望,如朽木一般,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他仍湊了幾個銅板,急匆匆到一家煙館,買了一點點另一菸民煙槍中的碎煙屑,以減緩他難熬的煙癮。

  6.他的角色固定下來,一個煙鬼。他坐在竹椅上,仍在不斷地吞著藥面,汙穢不堪,必須藉助茶水才能把藥吞下。他的妻兒坐在邊上,在竹捲筒上把一束束蠶絲拉直,然後繞成球,如此辛辛苦苦掙一點微薄的收入以維持生計,他們艱難度日。

  這是一個典型的鴉片吸食者的肖像。如果再增加一幅畫面,我想應該就是妻離子散,最後這個可惡的煙鬼橫屍街頭,被野狗分而食之。

  提起鴉片,中國人首先聯想起的是近代遭受的恥辱,它往往勾起中國人一段段痛苦的回憶,甚至很多人會認為鴉片是中國近代苦難的根源。這種認識大致沒有錯,但是我們對鴉片的認識如果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

  鴉片是毒品,現在無人不知。可是過去的幾千年中,鴉片大多時候被人們看做一種靈丹妙藥,甚至被當成一種神物。而且,鴉片在西方被發現和使用的歷史比中國久遠得多,影響也要大得多。

  已有的研究成果證明,歐洲是罌粟的故鄉,最早人工種植的罌粟也出現在歐洲。早在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歐洲的許多地方就發現了保存完好的野生、人工種植的罌粟種子和果實的遺蹟。不過今人對那時人們種植罌粟的目的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用於鎮痛劑或用來榨油,也可能用於宗教儀式。隨後這種植物傳到了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蘇美爾人可能發現了罌粟的真正秘密,因為他們把罌粟稱為“使人快樂的植物”。至少在距今3000年前,關於鴉片的知識已經廣泛傳遍歐洲、中東和北非。比較可靠的最早發現鴉片的記載來自埃及,因為大約在距今3500年前的墓葬裡,人們發現了鴉片樣本。埃及城市底比斯(thebes)以生產鴉片而聞名遐邇,鴉片中的一種重要成分即生物鹼中的蒂巴因(thebaine)也因此城市而得名。

  在埃及,鴉片被用來消膿腫、止頭痛、治外傷以及使吵鬧的小孩鎮靜。古埃及紙草文書中就有一則這樣的處方:“將罌粟果漿與牆上的蒼蠅糞和在一起,進行過濾。連服四日,效果即現。”此法竟被全世界的人們採用。

  史料記載,歐洲直到近代仍有母親或保姆給不安靜的嬰兒服用鴉片,英國紡織女工因為白天工作非常辛苦,為了能在晚上得到充分休息,很多母親也這樣做。另外,鴉片還有抑制食慾的功能,窮人家的孩子服食鴉片後可以減少飢餓感,節省食物支出。正如一位觀察家所說,到三四歲時,許多孩子因營養不良,健康狀況很差,“萎縮得像小老頭兒或者乾枯得像一隻猴子”。結果可想而知,這些窮孩子長大後大多繼續貧窮,很多成為癮君子。

  在近代中國,鴉片更有令人不可思議的作用,記載說,不少富裕人家為了杜絕孩子們跑到外面賭博或惹是生非,不惜以鴉片為誘餌,把孩子圈在家裡吸食鴉片。

  直到19世紀初,鴉片仍未被人們視為一種毒品。歐洲許多國家此前出臺了戒酒法令,但並未出現禁鴉片法令,人們仍然持“鴉片無害”的觀念。有學者甚至認為,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產生與鴉片有極大的關係,如果沒有鴉片,一些最出色的作品可能就不會誕生。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就是想像的復甦,是想像的翅膀與敘述的結合,體現為更為自由和主觀的激情、傷感及其他個人情感的表達,而不是一味的描寫,這一切都需要使人暫時從思想上脫離塵俗的羈絆,因此作家需要鴉片的刺激。這一時期的浪漫主義作家如歌德、柯爾律治、華茲華斯、司各特、雪萊、拜倫、德·昆西等,他們相關作品的創作可能都多少與鴉片有關,有些作家還患上了鴉片癮。事實上也正是如此,許多作家在患上鴉片癮之後,才創作出了最著名最好的作品。勇敢的德·昆西在1821年出版了自傳體小說《一個吸鴉片者的自白》,他稱小說中真正的主人公是鴉片而不是他本人。他在作品中用大量篇幅描寫自己吸食鴉片後的奇妙感受,並寫下了著名的《鴉片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