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孝女曹娥是誰?


  曹娥碑,是東漢年間人們為了讚頌曹娥的美德,紀念她的孝心而造的一個石碑。

  墓碑最初是由蔡邕來書寫碑文,經歷過千百年來的風吹雨打,碑文有點字跡模糊,於是在宋朝又由王安石的女婿蔡卞再次臨摹,隨後一直保存到現在。

  所以說,現在所看到的曹娥碑是宋朝的石碑,字體是行體和楷體。

  關於這塊石碑的撰寫,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本來縣令邀請文士魏朗來寫碑文,但是魏朗在寫好之後卻沒有拿出來,故意要設置一下懸念,他對大家說碑文如何的難寫,想等到他拿出來之後讓大家震撼。當時有一個叫邯鄲淳的人在場,當他聽到魏朗說碑文難寫之後便開始拿起筆來寫。魏朗在看完邯鄲淳寫的碑文之後覺得自愧不如,於是便把自己寫好的文字給撕了。

  於是就用邯鄲淳所寫的文稿做了碑文,蔡邕聞訊趕來,看到這些碑文之後便寫下了“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大字在碑陰上。

  另外還有一個故事是也是關於這座碑文的。三國時期,曹操與楊修騎馬來曹娥廟祭拜。

  曹操看到碑上的碑文上八個大字覺得很奇怪,不理解其中的意思,最後是楊修為曹操破解了碑文的謎語,答案就是“絕妙好詞”的意思。因為有了這個故事,曹娥碑成為了中國最早的字謎,也因為曹娥碑隱含著離合的字謎,也被認為是字謎的鼻祖。正是因為這個典故的原因,在現在的燈謎中還特別設置了叫“曹娥格”的謎格。

  很久以前,在上虞古舜江西岸有一個很小的漁村,那裡的農民世代以捕魚為生。村中有一個姓曹的漁民,他也是靠捕魚為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幾乎每天都在舜江上。他有一個女兒叫曹娥,年僅十四歲,是一個聰明伶俐,貌美如花,又十分孝順的姑娘。有一年的春夏之交,接連幾天的大雨,舜江的水暴漲,江水波浪滾滾,捲起一個又一個漩渦,大水淹沒了泥地。漁夫們既希望有大水但是又害怕大水,因為水漲了會有很多魚蝦,但是又十分的危險。曹娥的父親望著如此大的江水,想要去捕魚。曹娥看到如此大的江水讓爹不要去有危險,但是爹還是堅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