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功蓋三韓名萬國”


  1909年10月26日,義士安重根在中國哈爾濱火車站刺殺了挑起中日甲午戰爭和吞併朝鮮半島計劃的主要策劃者、曾四度出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孫中山題詞稱其“功蓋三韓名萬國”,章太炎更是稱其“亞洲第一義俠”……

  2015年1月19日下午,安重根義士紀念館在哈爾濱火車站落成開館。該紀念館包括安重根義士事蹟陳列室、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地點標識等。韓國政府當天表示歡迎並給予高度評價。

  在此人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他做了什麼?

  如果時光倒流,真相一定會撥開歷史迷霧。讓我們重溫百餘年前那震驚世界的一幕。

  1.天賜良機

  1897年朝鮮王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905年日本強迫“大韓帝國”簽訂《日韓保護條約》(史稱《乙巳條約》),在漢城(今韓國首爾)設立“統監府”,前首相伊藤博文首任“統監”。

  1909年,日本政府利用日俄戰爭中獲勝的有利形勢,派伊藤博文到哈爾濱,與俄國財政大臣可可夫切夫商談有關吞併朝鮮半島、進一步干涉中國內政、劃分日俄在中國東北的勢力範圍等事宜。安重根決心利用這次機會擊斃伊藤博文,向世界揭露日本的侵略野心。

  之前,安重根曾多次與“斷指同盟會”的成員討論刺殺伊藤,甚至想去東京,可一是經費缺乏,二是成功率太低。這次伊藤來哈爾濱真是天賜良機!

  安重根覺得殺伊藤博文不是小事,必須有人員和費用。於是,他找到好友禹德淳,密商去哈爾濱舉事之計。禹德淳本是經商的,十分反對伊藤在朝鮮的所作所為,便同意同去。

  1909年10月21日,安、禹二人登上去哈爾濱的郵政列車。列車運行途中,乘務員對旅客介紹說,列車在前方的綏芬河車站停留1小時9分鐘。安重根突然想起了在綏芬河火車站邊上行醫的劉敬輯。列車一到綏芬河,他們便走出車站,來到劉氏診所。安謊稱去接從朝鮮來的家屬,因不懂俄語,求劉給找個翻譯。劉敬輯說他兒子劉東夏俄語好,正巧要去哈爾濱買藥,就一同走吧。

  22日21時15分,安重根、禹德淳、劉東夏乘列車到達哈爾濱。在埠頭區列斯亞那街(今道里區森林街)28號的金成白家住下。擁有俄國國籍的金成白是建築承包商,也是哈爾濱“朝鮮民會”的會長。

  安重根推算,伊藤25日下午從寬成子站(今長春火車站)出發前往哈爾濱,整個旅程要10小時40分,伊藤到哈爾濱應該是26日上午9時以後。

  2.兩地埋伏

  10月24日一早,安重根和禹德淳從金成白家出來,商討計劃。他們認為在寬城子下手比較有把握。寬城子與哈爾濱之間有個叫蔡家溝的小站,兩邊的列車須在此相會停車,於是決定在蔡家溝行動。他們請會俄語的曹道先同去,又讓劉東夏留在哈爾濱打聽伊藤到達的確切日期、時間,往蔡家溝拍電報。

  安重根、禹德淳、曹道先於24日上午9時登上開往寬城子的列車,12時左右到達蔡家溝。這是個小站,車站的候車室和辦公室合用,房下的半地下室是俄國人開的小賣店,安重根三人便在小賣店吃住。安頓已畢,安重根讓曹道先用俄文寫下電文:“到達蔡家溝,有事請通知。”給車站的俄國電報員發往哈爾濱金成白家。然後曹又問俄國事務員車次情況,回答說每天列車往返3次,今晚接伊藤的專列從哈爾濱出發,經過這裡去寬城子,將於26日上午6時經此回哈爾濱。傍晚,在哈爾濱金成白家的劉東夏回電了:“明天到。”再晚些時候,接伊藤的專列經過蔡家溝駛向寬城子。安重根發現,劉東夏的消息有誤,26日早6時,專列在此經過,即使有人下車,當時天還不太亮,很難辨別哪個是伊藤,此外這裡的巡警和憲兵比他想象的還要多。

  10月25日一早,安重根便同禹德淳研究對策:在蔡家溝和哈爾濱兩地行刺,禹留在原地見機行事。安則於中午12時乘火車返回哈爾濱,再次住進金成白家。

  當晚,蔡家溝車站來了不少俄國憲兵、巡警,重點監視小賣店,店門被上了鎖,禹德淳和曹道先被困在半地下室內。10月26日早6時,載著伊藤的專車鳴笛駛過了蔡家溝站,禹、曹二人只能聽著列車呼嘯而過的聲音,直至被捕。

  日俄的兩位要人這時已到了中國。俄羅斯財政大臣可可夫切夫一行於10月13日當地時間11時30分,在莫斯科乘坐直達哈爾濱的專列,於10月24日早8時30分到達哈爾濱。10月25日,他在局長霍爾瓦特的陪同下,視察了東清鐵路管理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