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豆腐的創造人被前後雙坑


  在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曾發生一起藩王謀反的大事,這位企圖謀反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淮南王劉安。

  劉安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史載,劉安(公元前179--前122),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劉邦少子)之子。文帝6年(公元前174年,劉安6歲),漢文帝為了鞏固皇位,將唯一的潛在皇位競爭者劉長以“謀反”罪名削廢,劉長不忍受辱,於流放的途中絕食而死,年僅二十六歲。父親的死,使年幼的劉安失去了依靠,由皇親貴胄一下子淪為罪臣之子,他的幼年生活可想而知,必定飽受艱辛之苦。這種貧苦的生活,劉安一共熬了整整10年。

  文帝16年(公元前164年),漢文帝的帝位逐漸穩定,他為了消除人們對其容不下弟弟而起殺戮的消極影響,便把原來的淮南國一分為三封給劉安兄弟三人,劉安以長子身份襲封為淮南王,時年16歲。少年的劉安好讀書,頗具文采,《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說他“為人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亦欲以行陰德,拊循百姓,流譽天下。”文帝后元六年,22歲的劉安被漢文帝召入京城朝拜天子。伯侄二人相談甚歡,劉安淵博的知識和博聞強記、才思敏捷的表現令文帝非常喜愛。他給侄兒佈置了一項高尚的任務,就是作《離騷賦》,這本著作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一時間,劉安成了長安乃至天下的文學明星,眾多方術之士聞風“多往歸焉”,人數最多時,曾“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回淮南後,劉安便將主要精力放到了編書工作中,他還組織人集體編寫了《鴻烈》(後稱該書為《淮南鴻烈》或《淮南子》),該書包羅萬象,既有史料價值,又有文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