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老王的變法悲劇


  公元1074年是北宋的熙寧七年,正忙於變法的王安石碰到一件麻煩事,一個本來由他獎掖提拔的看城門的小官鄭俠要和他的變法過不去,畫了一幅《流民圖》進呈天子神宗,說變法有問題。

  神宗趙頊和王安石正是在帝國無比危難的時刻走到歷史前沿的。1068年,年僅20歲的宋神宗承嗣大統,英氣勃勃,志向非凡。他自幼痛心於列祖列宗對北方敵國的屈服退讓,不滿於朝廷、州縣的萎靡不振,焦心於國家稅收減少、財政緊蹙,有著富國安民、強兵雪恥的強烈願望。親政以後,他急於物色能安邦治國的英才,曾對大臣說:“國之要者,理財為先,人才為本。”可是,朝中一批元老重臣卻暮氣沉沉,畏事保守,安於現狀,不圖興革。神宗只能變換方向,在朝外積極尋覓,最終將目光鎖定在已頗具盛名的王安石身上。

  王安石也確實很棒,年富力強,曾任多年地方官員,在朝中也幾經沉浮,瞭解國政民情,雖未受大用,但在士大夫中享有極高聲譽,獨享天下大名30餘年。人們稱讚他質樸節儉,不嗜酒色財利;讚美他視富貴如浮雲,不以自身榮辱進退為意;欽佩他好學深思、深通經術,成一家之學。

  《元城語錄》說:“當時天下之論,以金陵(指王安石)不做執政為屈。”

  尤為重要的是,王安石几年前上書宋仁宗,力陳“理財為先”的改革諫言,與宋神宗最急迫的心願不謀而合。什麼是富國,就是國家的錢多;什麼是變法,就是理財,看能不能在最短的時間裡弄出最多的錢。英君賢臣風雲際會,撞擊出一串激情的火花。

  1069年,宋神宗排除朝中大臣的反對和阻撓,果斷地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副宰相),籌備變法事宜。就這樣,一場關乎國運興衰,關乎民生順逆的重大改革運動正式開始了。

  然而,事不遂人願,越改麻煩越多。從熙寧六年秋開始,天下大旱,10個月滴雨未下,麥苗焦枯,神宗成天眉頭緊鎖。農曆四月這天上朝回來,忽然內侍來報,一個叫鄭俠的小官,繪了一幅《流民圖》以驛站馬密件進呈皇帝,還附了一道奏疏,大意是說他負責看守安上門,每天在城門上看到為變法所苦的貧民扶攜塞道,質妻鬻子,斬桑拆屋。於是將這些圖景繪下來請皇帝聖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