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梅蘭芳的夫人孟小冬如何成了杜月笙的五姨太


  在與梅蘭芳的婚姻走到盡頭後,流言蜚語接踵而至,小冬悲憤之下,一度告別舞臺,潛心念佛。五年後,她到上海參加一次剪綵活動,再遇當初幫她出面向梅蘭芳要個說法、拿到兩萬塊錢“分手費”的上海灘大亨杜月笙,從此,開始了她人生的另一段傳奇……

  孟小冬,女,北平宛平人,梨園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劇優秀的女老生。人稱“冬皇”的孟小冬。是京劇著名老生餘叔巖的弟子,餘派的優秀傳人之一。她的扮相威武、神氣,唱腔端嚴厚重,坤生略無雌聲。孟小冬一生經歷坎坷,於1977年卒,終於臺灣。人民音樂出版社的出版的《孟小冬》演繹了她坎坷而又傳奇的一生。

  這樣說——在陳凱歌的電影《梅蘭芳》問世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她。她的名字只有在那些關於《梅蘭芳》或者《杜月笙》的傳記中偶爾出現。但現在,通過陳凱歌的那部電影,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人都開始注意到這個閃耀著奇異光輝的名字。她的絕世唱腔,她與梅蘭芳、杜月笙纏綿悱惻的動人愛情,她的真性情與絕世的美貌,讓她註定為世人所注目。她是梨園的“冬皇”,她就是絕世名伶——孟小冬!

  孟的美在天生的純淨,雖自知麗質,但並不以此媚世,身上有仙風,而絕無半點狐氣。因此,她贏得了梅蘭芳。梅愛她,也因她傑出的京劇藝術表現。可惜,他們只在一起生活了7年,1927年,兩人結婚,1933年離異。看來,那時就有所謂“七年之癢”。從史料上看,梅先生似乎責任大一些,他不能處理好家庭關係。

  首先是二夫人福芝芳對孟小冬的排擠,這件事到梅蘭芳訪問美國的時候已經鬧得不可開交,福芝芳最後不惜墮胎相逼,梅蘭芳不得以隻身赴美。這件事,足見福芳芝手段之彪悍,梅蘭芳處事之軟弱,更能體會出孟小冬內心的委屈。這之後,梅蘭芳剛從美國回來就出了所謂“戴孝風波”,這場實為名分之爭的鬧劇,更使孟小冬心灰意冷,再到後來鬧得滿城風雨的“李志剛案”,(追星族李志剛,早就開始追捧孟小冬,由於愛屋及烏,得到梅、孟結婚的消息,受到刺激,於1927年9月14日持槍往見梅蘭芳,開槍打死了從中斡旋的《大陸晚報》經理張漢舉,軍警則把李志剛亂槍擊斃後梟首示眾。)家事演化成刑案並公開化到了社會新聞的程度,兩人的壓力可想而知。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梅蘭芳完全身不由己,他非但不能保護孟小冬,反而被眾人和輿論裹挾到了她的對立面去。他們只好選擇了分手.

  受傷遁入空門

  與梅蘭芳分手後,1932年正當孟小冬專心致志地投師深造之際,又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天津一家大報上忽然登出了連載小說,用化名影射孟、梅之事,說某著名坤伶向某名伶敲詐大洋數萬,並把5年前發生在東四九條馮宅的綁架殺人案重新提了出來。

  社會上一時謠言四起,輿論沸然,越傳越離奇。因為是小說體裁,還作了種種虛構,但由於並未指名道姓,也無法予以評理。小冬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心灰意冷,對於舞臺生活,深感厭惡。她來到北平拈花寺,拜住持量源大和尚為師,舉行了皈依三寶典禮。自此以後,小冬一心向佛,以求身心清淨。小冬曾恨恨地坦言:“婚姻不如意才促使我信佛的。”

  孟小冬茹齋唸佛,對戲劇界來說,無疑是一大損失,要求孟小冬復出的呼聲越來越高。這時,有人向她陳述厲害:你自暴自棄,脫離舞臺,無聲無息地家居唸佛,正好中了別人詭計,反而使人對報上的小道消息信以為真,日子一久,觀眾逐漸把你遺忘,最後毀了自己的才華,豈不可惜。

  孟小冬一下子茅塞頓開,她寫了《孟小冬緊要啟事》,於1933年9月在天津《大公報》頭版上連登三天。在全篇五百多字中,有六處提及梅,只有開頭一處直呼其名,而其他五處均客氣地以“蘭芳”二字相稱。其中責梅措辭,最重的也不過是說梅“含糊其事”、“足見毫無情義可言”等語而已,找不出一句攻擊性的詞藻,有理有節,富於人情味。在談到與梅分手原因時,也只是用了一句話:“是我負人?抑人負我?”到底是誰錯了?沒有明說,也不便明說。孟小冬把這個問題最後留給讀者去評判了:“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

  小冬之所以要將苦惱的身世向世人“略陳梗概”,說明她和梅分手以後,幾年離索給她帶來的巨大痛苦,暗喻自己備受侮辱和“復遭打擊”的悲慘處境。從“啟事”中還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當初孟小冬嫁梅時,苦苦追求的是“名分”。半個月後,孟小冬抖擻精神,東山再起,重返她酷愛的戲曲舞臺。

  剪綵再遇大亨

  1937年5月1日,位於上海市中心的黃金大戲院舉行開幕典禮。由大亨杜月笙揭幕並致開幕詞。開幕行剪綵禮的是3位年輕貌美的女士:孟小冬、陸素娟、章遏雲。xしewen.com

  孟小冬這次到上海剪綵,受她結拜金蘭的姐姐、杜月笙的四姨太太姚玉蘭的邀請,下榻姚在辣斐裡的住所。姚早知道杜月笙對孟有意,又念孟已屆而立之年,還無家可依。此外,姚雖已嫁給杜月笙,因遭前面的二、三太太反對,尚未搬進杜公館,又因杜的前3個太太都是蘇州人,而姚一個人是北方人,感到勢單力薄。所以剪綵之後就把孟留在身邊,明是陪她,實則從中撮合,自己也可以藉此壯壯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