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西班牙國家奠基人“白衣女王”伊莎貝爾一世


  伊莎貝爾一世(isabei;卡斯蒂利亞-萊昂女王,1474-1504年在位)伊莎貝爾一世是現代西班牙國家的奠基人。她原是卡斯蒂利亞-萊昂王國的公主兼繼承人,違背兄長、卡斯蒂利亞-萊昂國王恩裡克四世為自己安排的政治婚姻(嫁給比自己大20歲的鰥夫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五世),自己作主嫁給阿拉貢王國王子費爾南多,他們的婚姻最終促成了卡斯蒂利亞-萊昂王國和阿拉貢王國聯合,促進了西班牙的統一。她御駕親征,攻下了穆斯林在西班牙南端的最後一個據點格拉納達,徹底終結了穆斯林在伊比利亞半島持續780餘年的統治,為延續數百年的伊比利亞半島基督徒“收復失地運動“劃上圓滿的句號。她企圖在思想上統一西班牙,為了確保國內基督教“鐵板一塊“的局面,建立了殘酷的宗教裁判所,並將數十萬穆斯林和猶太人驅逐出境。她對世界歷史影響最大之舉,是資助了哥倫布遠航,使1492年成為永遠載入史冊的偉大一年,兩個隔絕的世界從此聯結成一體。憑藉美洲殖民地源源不斷的黃金供應,西班牙也藉此在此後百餘年間成為世界霸主。而拉丁美洲也從此打上了西班牙語言文字的烙印。伊莎貝爾一世是諸多女王中最富於機智的一人。她的美貌曾驚豔歐洲王室。她思維敏捷且意志堅強。她擁有非凡的經歷和橫溢的才華。生活中的伊莎貝爾一世,高貴而素雅,總是穿一身白色的衣服,以“白衣女王“聞名於世。

  公元1492年,西班牙彷彿突然之間成了世界的中心。這一年,一個又一個的奇蹟降臨到這個伊比利亞半島上飽經滄桑的國度。而這一切,顯然應歸功於女王伊莎貝爾一世和其夫斐迪南二世的努力。

  1454年伊莎貝拉的父親卡斯帝利亞國王胡安二世死後,由她兄長恩裡克四世繼承王位,而伊莎貝拉則與1469年跟當時的阿拉貢王儲斐迪南聯姻,1474年恩裡克四世過世膝下雖有一女但是已嫁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五世,伊莎貝拉順理成章繼承卡斯帝利亞王位,但是葡萄牙王阿方索五世堅持該由恩裡克四世女兒也就是阿方索自己的王后繼位,兩方爆發了繼承權戰爭,1476年託羅一戰葡萄牙戰敗,阿方索五世被迫簽署瓦什和約,放棄對卡斯帝利亞王位的所有要求,使伊莎貝拉王權更加鞏固。伊莎貝拉是虔誠天主教徒,在1478年於教宗支持下成立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一年後阿拉貢國王去世,其夫婿斐迪南成為阿拉貢國王,1480年倆夫妻召集群臣跟34位平民代表制定了一系列法規/法律,為未來西班牙的統一立下基礎。1492年1月伊莎貝拉的軍隊攻下了統治西班牙南部長達700年之久的摩爾人重鎮格瑞那達,完成伊比利半島收復失土運動,也讓天主教教義更加落實,同年,在對哥倫布提出的西行計劃三次拒絕後,伊拉貝拉終於同意哥倫布第四次的西行計劃,由於當時西班牙剛剛結束對摩爾人的戰爭,財政吃緊,伊莎貝拉特地拿出自己裝滿首飾的首飾盒給哥倫布作為資助並答應哥倫布及其後代均為西班牙殖民地總督。次年,哥倫布帶著一些印第安人跟黃金凱旋迴航,西班牙從此開啟了黃金年代,1494年伊莎貝拉通過託而德西里亞斯條約,予葡萄牙合作瓜分了新世界的資產跟財富,伊莎貝拉也於新大陸建立印第安事物處所,試圖讓印第安人免於受到西班牙殖民者的迫害。xièwèn.com

  中世紀的伊比利亞半島上曾存在著眾多伊斯蘭教和天主教小國。經過幾百年的兼併,到15世紀中期,主要剩下了西部的葡萄牙、北部的納瓦拉王國、中部的卡斯蒂利亞王國和東部的阿拉貢王國,加上半島最南端的穆斯林小國格林納達,其中最強大的是卡斯蒂利亞王國。伊莎貝爾是卡斯蒂利亞國王胡安二世和葡萄牙公主的女兒。1454年,胡安二世死,伊莎貝爾的異母兄恩裡克四世(綽號“無能者)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