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歷史上孔子孟子都曾離婚?還有李清照?


  在古代,名人離婚同樣備受關注。

  孔子“離婚”迄今為謎

  中國古代的離婚者中,名氣最大的當屬孔子,但其離婚的是非、真假,一直到現代仍存在爭論。

  據《孔子家語·本姓解》所記,孔子19歲時,娶了宋國的丌官氏為妻,一年後生了兒子。孔子是當時魯國的文化名人,國王魯昭公聽說後,送來了鯉魚,以示祝賀。孔子覺得這是家門莫大榮幸,遂給兒子起名“鯉”,因是頭胎小子,取字“伯魚”。

  據說,孔子的父親叔梁紇也曾“出妻”,原因是原配施氏連生9個女兒,卻未能生出一個兒子。後來,已是老頭的叔梁紇將孔子的母親、當時年僅17歲的顏徵娶回家,這才有了孔子。另外,孔子的兒子孔鯉、孫兒孔伋(子思)也都有與老婆離婚的經歷,故有“孔氏三世出妻”一說。

  “孔子離婚”一事,直到唐代才被曝光,首次將其曝光的是唐代著名學者孔穎達。然而,不少現代學者都在質疑,因為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裡並沒記載孔子離婚的事情,已逾千年的唐代才曝光,可信度不高。

  孔子於十九歲時娶亓官氏為妻,亓官氏生孔鯉。後來孔子把亓官氏休了。《禮記檀弓篇》有載:

  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曰:“鯉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魚聞之,遂除之。

  依照當時之禮法,被丈夫休了的女子死後,子女不能參加喪禮,所謂“為父後者,為出母無服”。孔子的兒子孔鯉因替死了的生母亓官氏多哭了幾聲,孔子聞之,便責怪道:“嘻,太過分哩!”

  孔子是否休妻,後世多有人為其辯解,似乎聖人休妻就不光彩。但朱熹在《四書集註》中對此是肯定的,“伯魚乃夫子為後之子,則於禮無服,期而無哭矣。”朱熹所言當系實情,孔子遵禮法休其妻,又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