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達斡爾族的族稱歷史起源是什麼?


  達斡爾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主要分佈於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鄂溫克族自治旗一帶;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遼寧省等地。那麼,你對達斡爾族的簡介知道多少?達斡爾族的歷史起源是什麼?

  達斡爾族的簡介

  達斡爾族居住地最早記載為討浯兒河(今洮兒河),明初遷往黑龍江以北;17世紀中葉因中俄邊疆戰事,清政府為鞏固後方,達斡爾族最初遷往嫩江流域,少部分仍留在今外貝加爾一帶。後因清政府徵調青壯年駐防東北和新疆邊境城鎮,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分佈的狀況。

  達斡爾族有自己的語言,達斡爾語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原文字已丟失,現使用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達斡爾族能征善戰,後金為入關鞏固後方,三徵索倫,故有俗語“索倫騎射甲天下”。清朝內外戰爭均有達斡爾將領參與。抗日戰爭時期,為東北地區抗日做出傑出貢獻。達斡爾族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間音樂有山歌、對口唱和舞詞等多鐘形式。

  名稱

  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次年即征服黑龍江中游薩哈連部,當時達斡爾或以地區被稱為薩哈連(滿語對黑龍江的稱呼),或以貢物特點稱為薩哈爾察(滿語譯音意為黑貂)部,或與鄂溫克等泛稱為索倫部。至康熙初年,才出現“打虎兒”的譯名,以後又常譯為“達胡爾”、“達虎裡”、“達呼爾”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意願,統一定名為達斡爾。

  歷史起源

  達斡爾族清代以前使用的契丹文失傳,靠口述來傳承歷史,清朝以前的歷史較難考究。但是根據達斡爾族傳說及達斡爾人與契丹人生產、生活、習俗、宗教、語言等方面的對比研究,史學家大多認為達斡爾族屬遼代契丹的後裔,而也有部分學者認為達斡爾族是由當地土著先民發展而來。利用dnA技術的相關實驗表明,契丹與達斡爾族有最近的遺傳關係。

  遼朝滅亡以後,達斡爾族的先民遷徙到黑龍江以北。

  清朝

  1640年8月,清朝政府將在征服索倫部戰爭中俘獲的壯丁、婦女幼小共5673人均隸入八旗,編為牛錄。此後,清朝陸續將歸附內遷的達斡爾人編為牛錄。布特哈的達斡爾人編為都博淺、莫日登、訥莫爾3個扎蘭(清朝八旗軍事單位,連或隊之義),將鄂溫克族編為5個阿巴(獵區),隸屬於齊齊哈爾總管衙門管轄。

  17世紀中葉,達斡爾族的先民分佈在外興安嶺以南精奇里江流域河谷與東起牛滿江,西至石勒喀河的黑龍江北岸河谷地帶。因沙俄殖民者入侵和清政府對該民族統治的加強而南遷至嫩江流域,大興安嶺和嫩江流域就成了達斡爾人的故鄉。後來,由於清政府徵調達斡爾族青壯年駐防東北地區及西北邊境城鎮,有一部分達斡爾人徙居呼倫貝爾、璦琿及新疆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