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北魏“子立母死”制度


  北魏在拓跋珪統治時期,針對當時的社會狀況,為更好的治理國家實行了許多的措施,在眾多措施中,比較獨特的一項制度就是“子立母死”制度。如果後宮女子所生的兒子被選為了下一任統治者,為了避免後宮女子憑藉自己的地位把持朝政,因此就要將選中的繼承人的母親殺死。雖然從表面上看,這種制度確實是將太后干預朝政的隱患給扼殺了,但是卻也給北魏社會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引發了父子之間的矛盾衝突。

  由於北魏建立時,人們的思想還受到母權社會時期的影響,加上人的本性就是對於母親有一種依賴,所以北魏都是比較注重孝的,在加上繼任的統治者都是出自於皇室,皇室的子孫很難享受到父愛,從他們出生開始,更多的還是獲得的自己母親的愛,所以他們對於母親的感情都十分的深厚。

  拓跋珪在制定“子立母死”制度的之後,第一位受到這項制度迫害的就是拓跋嗣的母親劉貴人。當時拓跋珪選擇繼承人時,他選擇了拓跋嗣,根據魏收在《魏書·道武七王列傳》中記載,拓跋珪曾告訴拓跋嗣:“昔漢武帝將立其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後與國政,使外家為亂。汝當繼統,故吾遠同漢武,為長久之計。”但是對於拓跋嗣來說,他對於母親的感情十分深厚,他不願意因為自己成為統治者而讓母親被賜死,所以後來拓跋嗣就偷偷地逃跑了。在最高統治者權力和利益的巨大誘惑之下,拓跋嗣都選擇挽救自己的母親而不選擇統治者的位置,由此可見當時北魏皇室之中的親情是更讓他們所珍惜的。

  拓跋嗣逃跑之後,拓跋珪就需要重新選擇新的繼承人,他選中了當時的次子清河王拓跋紹,按照“子立母死”的制度,拓跋紹的母親賀夫人同樣需要被刺死。雖然在眾多歷史資料中的記載裡,拓跋紹本人是一個十分陰險,並且喜歡強取豪奪的人,但是他對於他的母親卻是十分的敬重。在得知拓跋珪要殺掉自己的母親的時候,拓跋紹為了救自己的母親,救帶領著自己的親信偷偷的潛入宮中,將拓跋珪給殺害了,並且自己登上了皇位。

  拓跋嗣在聽到拓跋紹殺死拓跋珪並且自己登上皇位的消息之後,又與城中自己的親信裡應外合,合力發動了兵變,將拓跋紹打敗,平定了拓跋紹的叛亂,拓跋嗣由此登上了皇位,也就是北魏歷史上的魏明帝。“子立母死”制度的制定給拓跋珪自己帶來如此嚴重的後果,甚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相信這是拓跋珪沒有想到的。拓跋珪去世的時候不過三十九歲,而他的次子拓跋紹死的時候才十六歲,由此可見,“子立母死”制度最先的受害者還是皇室的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