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滴血認親說法有幾分靠譜?


  可是古籍記載的事例的確與姬十三的結論衝突。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講了一個故事:山西有人把資產託付給弟弟後,外出經商,並娶妻生子。十多年後此人帶著兒子回家,弟弟擔心哥哥索還祖產,就誣衊哥哥兒子是抱養的,不能繼承祖產。吵到了官府,縣長圖省事用滴血驗子,父子的血合在了一起,於是抽了弟弟一頓鞭子。弟弟不信,回家和自己兒子玩兒滴血,竟然不合!於是回覆縣長說:滴血不能證明血脈!鄰人看不下去了,舉報說:“縣長你知道為神馬他們父子倆血合不在一起嗎?是因為啊,孩子是隔壁老王的!”於是弟弟的孩子和老王滴血驗親,合上了……滴血沒驗出親,驗出頂綠帽子。

  血與血相溶只是“滴血認親”的一種方法,適用於活人之間的鑑定。

  中國另有一種血緣鑑定法叫“滴骨認親”,即活人與死人之間的關係鑑定。手法是把死人墳摳開取骨,再將活人的血滴在上面,能滲透進骨頭裡的,兩者是親人,不然就不是。“滴骨法”在民間故事裡經常出現。傳說孟姜女哭倒長城,哭出一堆白骨後,就是用這個手法找出丈夫萬喜良的骨骸。故事寫得很機智,但有bug。按照滴骨法試驗準則,必須是親人的血才能滲入骨頭裡,孟姜女的血不可能滲進丈夫的骨頭裡,除非倆人是特別近的近親……若如此,劇情不只是滴血,簡直狗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