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古代騙術大揭秘


  小販有一隻火紅的貓咪

  南宋年間,都城臨安有一對做小買賣的孫三夫妻。倆人還是愛貓人士,養了只貓。愛貓到什麼程度呢?在買賣最忙人最多手忙腳亂的時候,孫三會突然說:“哎呀,到了該喂貓的時間了。”說完也不管人多,立刻放下生意,回家喂貓去了。

  什麼貓這麼重要啊?孫三跟人解釋:“我這貓,臨安再沒有了,金貴。”至於怎麼金貴法,他也不說,惹得人人好奇,都說孫三有隻特別的貓,重要到生意都不做。

  有一天,孫三在門口和鄰居聊天,突然貓從屋子裡躥出來了。大家一瞧,那貓全身火紅的毛——別說臨安沒有,全國都沒有第二隻了。孫三的老婆追出來,把貓抱住,可還是沒攔住孫三發了脾氣,說她沒看好貓,把老婆打了一頓。這回人們印象深刻了,一傳十十傳百,就傳到了大內中。皇宮裡就來人找孫三,商量把貓買走,孫三不肯賣,最後連哄帶嚇唬加出重金,這貓還是賣了。

  進了皇宮沒幾天,這貓就掉色了——露出了原來的顏色。原來紅色是染的,宮人立馬派人去抓孫三,卻發現人家早跑了。

  豪俠栽在豬頭上

  明朝進士張祜,沒做官,好喝酒,往往以俠士自居,性格也特別豪爽。別人老張大俠張大俠地叫他,他還認真了。張祜家有點錢,就被人惦記上了。有天晚上,突然門被敲響,外面站了一大漢,穿著十分英武,腰中帶劍,一看就是江湖中人,手裡還拎著個血淋淋的大包袱,開口就問:“是張大俠嗎?”

  張祜就吃這一套,趕緊請他進來,擺酒。那人邊喝邊訴說原委:他有個仇人,找了十多年,今天總算找到了,一劍殺之,快意恩仇,包袱裡就是仇人的腦袋。另外,他還有個恩人,就在三里之外,他想報答恩人,需要問張大俠借點錢,報恩完畢,將盡快還錢,以後為張大俠做牛做馬,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一席話說得張祜熱血賁張,立刻傾盡所有,交予壯士,壯士拱手而去——人頭就暫時寄存在張家了。

  三里地來回能走多久啊?再磨蹭,一晚上也回來了。張祜在家枯坐到天亮,也沒等到壯士回來,這才想起,自己家有個人頭,還說不清楚了,趕緊叫僕人把人頭埋到後花園裡去。結果包袱打開,張祜目瞪口呆,這哪是人頭啊,分明是個豬頭。

  集資捲款,大孝子原是大騙子

  南宋景定年間,有個沿街乞討的老太太,被天上掉下來的好事砸中了。她正在街邊要飯呢,突然倆小夥子咣噹跪在她面前,納頭就拜,嘴裡還連聲喊媽。老太太就蒙了,哪兒來的倆兒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