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波蘭和俄羅斯數百年恩怨


  數百年來,俄波兩國恩怨不斷,貪婪的俄國曾三次參與瓜分波蘭,但野心勃勃的波軍也曾兩次殺進莫斯科。

  1.十七世紀初波軍殺進莫斯科

  波蘭民族和俄羅斯民族在人種、語言上同屬斯拉夫人,說是兄弟民族並不過分,但俄羅斯人信仰東正教,波蘭人信仰天主教,從中世紀後期起就不斷髮生衝突。13世紀中期,俄羅斯的前身羅斯諸公國和波蘭都遭到拔都率領的蒙古西征軍的攻擊,後來蒙軍撤出波蘭,在今天俄羅斯的土地上建立了金帳汗國。羅斯諸公國成為金帳汗國的附庸,它們與波蘭經常發生戰爭。1480年,莫斯科公國擺脫金帳汗國統治之後,逐步建立近代俄羅斯。波蘭也日益強大,1569年,通過“盧布林聯合”,波蘭-立陶宛共和國(以下簡稱波蘭)誕生。為爭奪東歐霸權,該國與俄羅斯開始長期鬥爭。

  在16世紀後期,波蘭就與俄國為爭奪白俄羅斯等地反覆廝殺。波蘭反敗為勝,成為當時東歐最強的國家。

  1598年,沙皇費奧多爾·伊凡諾維奇去世,留裡克王朝終結。

  1601年,在波蘭控制的烏克蘭領地上,有人自稱伊凡雷帝的皇太子德米特里(也譯作季米特里),他獲得了波蘭大地主和小貴族的支持。1604年,偽德米特里向莫斯科推進,獲得盼望好沙皇出現的俄國農民的支持,莫斯科也發生造反。1605年,偽德米特里進入莫斯科。1606年,瓦西里·舒伊斯基王公發動兵變,殺死偽德米特里,加冕為沙皇。農奴出身的伊凡·鮑洛特尼科夫領導的起義軍包圍了莫斯科,但被擊敗,1607年10月起義軍投降。波蘭封建主又找出了第二個偽德米特里,到1608年控制了俄羅斯大部。1609年,第二個偽德米特里的部隊失敗,他在次年被殺。

  此時,波蘭從暗中支持俄國的反對派勢力,改為直接干涉,波蘭正規軍攻入俄國。

  美國學者尼古拉·梁贊諾夫斯基、馬克·斯坦伯格在《俄羅斯史》中認為,從介入俄國內政伊始,波蘭國王西吉斯孟德三世就下了很高的賭注,力圖從行將分崩離析的俄國獲取最大的收益。他的主要目標是使自己同時成為俄羅斯和波蘭的君主。1611年6月,波軍主力攻克了斯摩稜斯克。這場圍城戰使這個城市的人口由8萬銳減到8000。

  2.土爾扈特人曾參與俄波之爭

  1612年,俄國稅務官科齊瑪·米寧和德·米·波扎爾斯基王公指揮的義勇軍擊敗波蘭軍隊,奪回莫斯科。1613年2月,俄國縉紳會議選舉了莫斯科舊領主米哈伊爾·費奧爾多羅維奇·羅曼諾夫出任沙皇,俄國曆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羅曼諾夫王朝開始。1618年,波蘭軍隊再次逼近莫斯科,但被俄軍擊退。

  蘇聯時期的歷史學者稱:“17世紀初期外國干涉和農民戰爭的結果,使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時人稱之為‘莫斯科的浩劫’。大量耕地草木叢生,許多村莊荒無人煙。俄羅斯中部不少縣在17世紀20年代前,荒蕪的土地竟達60%。”

  在這場混戰中,波蘭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沒能實現一統東歐的目標,還損失了大量精銳部隊,而且波軍在俄國的暴行,引起俄國各階層的普遍反感,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此後波俄兩國長期敵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