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又一個被本國軍人刺殺的首相:犬養毅


  白髮政客老來俏

  與同時代大多數日本政客的家族世襲背景相比,日本前首相犬養毅算是靠選票和人望一步步走上政治前臺的:1890年日本開設第一屆國會,35歲的犬養毅就當選為議員,此後他的屁股彷彿在議員席上生了根,接下來的18次選舉無往而不勝,結結實實地當了42年的眾議院議員,僅次於他的好朋友尾崎行雄(1890年起連任25次,歷時63年)。

  當時,犬養毅與尾崎行雄在日本政界並稱“憲政之神”,因為他們徹底顛覆了明治時代的藩閥統治。1913年2月,他與尾崎行雄一起向首相桂太郎公開發難,逼迫其最終辭職;1917年,他更是對首相寺內正毅提出了內閣不信任案,催生了影響日本近代進程至巨的大正民主浪潮。

  短短十幾年間,日本從一個由維新權貴掌握的半封建帝國,走向了平民化新時代。

  雖然是“憲政之神”,但除了分別短暫當過兩次文部大臣、遞信大臣外,犬養毅並未出任過什麼太重要的職務。究其原因,主要是他所在的黨派革新俱樂部個頭太小,很難獲得多數選票。在那會兒的日本政壇,犬養毅名聲很高,實際地位卻不高,更像是後生們的精神導師。

  1925年,犬養毅率革新俱樂部整體加入日本最大黨政友會,政友會借重於他良好的聲譽,他本人及其黨派,也由此獲得更大的政治發言權。已年屆古稀的犬養毅別無所求,進入了半退休狀態。

  本以為可以安享晚年,怎奈1929年9月,剛剛被迫辭任首相的政友會黨魁田中義一突然去世,該黨內部派系紛爭再起。各派相持不下,為了避免外人得利,只得彼此妥協,將犬養毅這尊“憲政之神”重新供出來,他就成了政友會新總裁。

  “九一八”事變之後,激進少壯派主導的關東軍野心愈發膨脹,反過來迫使日本軍部高層與文官政府高官之間出現衝突。

  1931年12月,民政黨首相若槻禮次郎無奈辭職,按照日本所謂“憲政常道”的規則,執政黨無法繼續執政,政權就要交給第一大在野黨——也就是政友會,首相之位自然也傳給了犬養毅。

  一頭白髮的犬養毅再度出現在公眾視野之內,自然引來無數大正民主浪潮親歷者的共鳴。這位曾經的“憲政之神”,能否幫助漸漸迷途的日本重新走上正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