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銘 作品

第123章 查閱死者醫保信息,證實推斷的關鍵線索!


                 受害人死前參加了無法拒絕的聚會?

  這個猜想和推斷。

  令在場的眾人都是眼睛一亮,更有些說不出的驚歎和感慨。

  因為。

  這是完全憑藉猜想和生活常識推斷出來的結果,並非是有什麼人證物證、天眼監控的信息來源。

  或者說。

  僅僅就大致確定了行兇方式,蘇銘就利用受害人的職業,以及家庭經濟條件,便將眾多細節給完善了。https:/

  就比如,在剛剛劉洋作為親歷者,重複案件概況的時候。

  通過死者臀部有針孔痕跡,但又沒能發現注射器,以及受害人都沒機會求救、呼喊這點推斷出......

  行兇手段很可能並不是注射氰化鉀,而是服用膠囊藥物。

  再將膠囊藥物作為最終結果。

  結合死者的職業條件、家庭經濟來進一步完善細節。

  首先。

  根據卷宗中所記載的死者家庭經濟情況,申請了貧困生以及助學貸款這些線索。

  以此繼續大膽的推斷出......

  死者的節儉以及大概率不會隨意丟棄藥品,所以生病時會服用曾經購買的藥品,給兇手提供了替換膠囊藥品的機會。

  緊接著。

  根據死者的碼農職業,還有不捨得花錢的節儉,判斷出死者之所以要服用藥物,很大概率是因為胃疼。

  最重要的是......

  胃疼不同於感冒發燒之類的疾病,基本都需要服用數天或者一個療程的藥物。

  像死者這類節儉習慣的上班族。

  基本在平時胃疼的時候,肯定就只是吃一顆藥來緩解,不會每天都固定的吃藥。

  這也就導致了。

  再對死者進行屍檢時候,體內自然是檢測不到代謝的藥品殘留。

  因為。

  死者當時唯一吃下的那顆藥,可不是所謂的胃藥,而是被兇手替換後的氰化鉀,真正致命的毒藥。

  如此一來。

  膠囊的明膠外殼被胃液融化,而死者血液內又沒有藥品殘留,再加上最近幾周沒有醫院看病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