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 作品

第21章 遠交近攻

 “當今天下七雄並立,七國之中首推強秦,自商君變法以來,秦國取巴蜀敗三晉,伐楚擊齊,其意絕非是為成就晉文齊桓之霸業,乃為一王天下爾!”

 田秀說到這裡,故意停頓了一下,環視大殿中齊國君臣的反應,大多數人都不以為然,只有小部分人凝神思索。

 秦國的確屢次攻打關東六國,但是到目前為止,秦國並沒有消滅六國中的任何一國,這就讓許多人認為,秦國不過是想攫取土地。

 實際上直到秦國滅掉了周朝,關東六國才意識到秦國不是像從前列國爭霸那樣想當天下的扛把子,他們是奔著統一天下的目標去的。

 反應過來的關東六國舉行了幾次合縱,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信陵君率領的那一次合縱。

 信陵君在六國威望頗高,再加上當時關東六國已經看明白秦國的野心,那一次合縱六國的心最齊,只差一點就攻入函谷滅了暴秦。

 只可惜在信陵君要率領六國滅掉秦國的時候,秦國又用出祖傳的反間計,魏王懷疑信陵君以魏將換之,結果關東六國再次離心離德,被秦國大敗,六國喪失了最後一次滅秦的機會,從此之後六國的滅亡真正開始了倒計時。

 目前秦國還沒有滅掉周朝,在大多數人刻板的印象中,秦國似乎只是想要成就霸業,並沒有掀桌子的意思。

 “我知道諸公中不少人認為,秦國並沒有一統天下的心思,我這麼說不過是危言聳聽,想騙齊國援助趙國,如果你們這麼想就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

 說到這裡時,田秀故意提高了聲調繼續說道:

 “昔日蘇子(蘇秦)曾對閔王說,三晉乃齊之屏障,三晉存則齊安,三晉亡則齊將直面強秦。我試問諸位一句,假設趙國在長平戰敗,那麼三晉之中還有誰能當做屏障為齊國抵擋秦國?秦國會放過齊國嗎?如果會,那20年前的五國伐齊作何解釋?”

 此言一出,齊國君臣不由得臉色一變。

 20年前的五國伐齊之戰,是由燕國主導的,但是當時秦國作為幫兇也參與了五國伐齊,甚至秦國還在戰後從齊國身上割走了陶邑。

 五國伐齊後,秦國執行範睢遠交近攻的戰略,有意拉攏齊國,於是齊國上下都認為秦國對齊國已經無害,畢竟兩國都不接壤,秦國怎麼可能危害到齊國?

 田秀提起20年前的五國伐齊,又讓齊人心裡警覺起來。

 如果真如田秀所說的,趙國在長平戰敗,秦國又真的打算一王天下,那秦國怎麼可能放過齊國?

 齊國的朝臣們竊竊私語的時候,後勝不自覺看了看自己腰間掛著的錢袋,想到自己收了秦國兩萬金,急忙拱起手反駁道:“秦國未見得是要滅亡趙國吧!昨日本相曾經和秦國的使者見過面,秦使說,秦國只是想要消滅殘暴的趙國,逼迫趙國歸還攻打關東六國的失地,秦國也算是在替我們齊國出頭啊!”

 後勝最後一句話的意思很玄妙,意思就是秦國不是好東西,你趙國更不是,這麼多年以來你趙國打齊國打得比秦國狠多了,秦國不管怎麼說對我們來說都是遠慮,你趙國才是近憂。

 許多朝臣也很認同後勝的話,畢竟秦國再強一時半會也夠不著齊國,趙國可是時刻跟齊國接壤的。

 田秀冷笑一聲後說道:“我記得20年前五國伐齊,秦國也說是要為天下大義討伐殘暴的齊國!”

 這話一出口,後勝瞬間沉默了。

 當初五國伐齊的時候,秦國也說是要討伐齊國,逼迫齊國歸還關東六國的失地,然後秦國轉頭就從齊國身上割走了陶邑。

 秦國這會兒又說要幫六國出頭打趙國,這跟20年前不是如出一轍嗎?

 “大王!”趁著結果朝臣們低頭沉思,趁著後勝這種收了錢的鐵桿親秦派啞口無言,田秀再次開口:“大王可能有所不知,秦國實際上一直在執行一種叫遠交近攻的國策,意思就是拉攏距離秦國遠的國家,在攻打比較近的,他們現在就是想要麻痺齊國,從而攻打趙國,一旦趙國被秦國所滅,下一個必然就是齊國!”

 遠交近攻一直都是秦國的國策,這個國策是秘密的,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世人才明白當初秦國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