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 作品

第128章 趙王的決議

 儘管自從上到戰場以後,所有人都準備好了身邊的人犧牲的準備,但是當李陽陣亡的消息傳來時,眾人還是忍不住心中的悲痛。 

 田秀命人將李陽的屍首裝進了棺材中,當天夜裡趙軍營寨中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葬禮,這場葬禮不光是為了祭奠李陽,也是為了紀念那些在戰爭中犧牲的趙軍將士。 

 大戰爆發以來,趙國為了贏得這場戰爭,真的付出了太多太多。李陽的葬禮上,田秀望著身旁那一張張稚嫩的臉頰,思緒無比繁雜。 

 他們中有許多人都還只是十六七歲的孩子,在後世這是一個最為快樂的年紀,他們本該在大學裡無憂無慮的讀書,但現在他們卻參與到了一場血腥的戰爭中。 

 田秀的腦海中閃現出了許多人,有跟他浴血拼殺的兄弟,有邯鄲的父老鄉親,當然也有他的愛人,如果戰爭繼續下去他們會不會再失去自己的親人呢? 

 厭戰這種情緒不光是現代有,古代也有。在經歷了李陽的死後,田秀第一次對戰爭產生了厭惡,但他此刻沒有辦法從這場戰爭中置身事外。 

 第二天一早,邯鄲再次傳來急報,就在昨天中午白起突破了司馬尚和許歷駐守的漳河防線,秦軍已經兵臨邯鄲。 

 得到這個消息以後,田秀迅速召集起來眾位將軍商議。按照邯鄲方面傳來的情報,經過了昨天的大戰後,司馬尚和許歷總共只剩下一萬多殘兵,而在邯鄲趙王重新徵召了兩萬士卒,這一次據說就連十歲的孩子都上戰場了,但即便如此,邯鄲城也只有三萬士兵駐守。 

 在戰爭中,攻城時兵力最少達到敵人的3倍,白起率領了十萬秦軍精銳,在兵力上而言,秦軍已經擁有攻克邯鄲的實力。 

 邯鄲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堅城,原歷史上的邯鄲之圍面對十萬秦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邯鄲足足支撐了兩年。但是這一次趙國面對的是白起,在他的指揮下邯鄲根本堅持不了兩年,或許邯鄲下一秒就會被白起攻克。 

 留給田秀的時間真的不多了,他實在不敢再拖延了,白起實在太強了,每拖延一秒邯鄲都有可能被攻克,一旦邯鄲失守,那麼田秀率領的趙軍也將土崩瓦解。 

 可是田秀再急也沒有用,王齕率領的秦軍還遠不到彈盡糧絕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趙軍想要強攻秦軍,極有可能會被秦軍反殺。 

 趙軍真正想要戰勝王齕,只有等對方彈盡糧絕,這是趙軍唯一取勝的方法。 

 廉頗以及大多數趙軍將領都不贊成田秀的辦法,因為眼下邯鄲被圍,局勢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地步,趙國已經實在拖不起了。 

 趙軍一時半刻吃不掉王齕,而邯鄲又隨時可能被攻下,局面似乎已經變成了死局。 

 田秀第一次感到了一種無力感,但一想到臨別時邯鄲父老來送別他們時那一雙雙殷切盼望的眼睛,一想到懷孕的妻子,一想到那些死去的親人,他只能振作起來在死局中尋找破局之策。 

 冥思苦想以後,田秀終於想到了破局的辦法。他沾了些筆墨給邯鄲傳了一封書信,田秀請趙王不計任何代價堅守20天,20日之內秦軍必定退兵。 

 田秀的信只用了一天時間就被傳到了邯鄲,當趙王顫抖的打開田秀送來的信時,便忍不住破口大罵:“武安君太讓寡人失望了!他簡直比廉頗還要沒用,廉頗好歹擋住了秦軍,但他卻讓寡人的邯鄲被敵軍包圍,被包圍了也就算了,他竟然還要寫這種信,讓寡人堅守20天,寡人拿什麼來堅守20天?” 

 趙王一邊罵著一邊不停在宮殿中走來走去,他的心情實在糟透了。邯鄲只有三萬老弱殘兵,趙王可不信這三萬人能擋得住白起。 

 趙勝趁機煽風點火道:“大王,就像您說的,廉頗雖然打了不少敗仗,但好歹擋住了秦軍。田秀一到前線反而讓我們的都城被敵軍包圍,臣懷疑他私通秦國!” 

 此言一出,趙王的腳步頓時停了下來,他用警覺的眼睛看著趙勝,那眼神明顯是對的田秀起了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