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 作品

第234章 決心死戰

 楚國的制度非常獨特,最為典型的就是他的封君制度。 

 封君這東西,列國皆有,看起來似乎並沒什麼稀奇的。 

 然而,楚國的封君數量卻大的可怕,據不完全統計,光是楚肅王的時候,肅王趁著吳起之死,就一次清理了七十多家封君! 

 楚國封君的數量由此可見! 

 經歷了楚肅王清理以後,封君勢力在楚國被極大遏制,但經過了宣王、威王、懷王、襄王幾代楚王的發展,封君已經重新在楚國抬頭。 

 時至今日楚王完在位,據保守估計楚國的封君不下於五十家! 

 這些封君的存在嚴重削弱了楚國的中央集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封君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在楚國封君權利極大,幾乎相當於周朝分封的小諸侯,封君不光能隨意掌握封地內百姓的稅賦,更是可以徵召軍隊打仗。 

 說句不客氣的話,要是楚國這五十多家封君聯合起來造反,完全夠楚王喝一壺的! 

 也正是因為這些封君的緣故,楚國每次打戰,徵召兵力都要比其他國家慢很多,而且徵集上來的兵力,戰鬥力也是參差不齊。 

 這也就很好解釋了為什麼楚國的戰鬥力會忽強忽弱。 

 舉個例子,楚國的江東守軍常年鎮守江東,他們基本上沒打過什麼硬仗,楚王猛的徵召他們去和秦國對線,不被人揍趴下那才是有鬼! 

 整個楚國最精銳的兵團,當屬鎮守陳都的軍隊,這些人也被稱為“申息之師”,是楚國真正的精銳。 

 不過很不幸,楚王的這些精銳在徐州和齊軍拼了個元氣大傷,剩下的又都被景陽帶去圍攻函谷關。 

 楚王剩下留守陳都的軍隊,簡直能用三流部隊來形容。 

 然後楚王又試圖用這些三流部隊去和田秀率領的秦軍對線。 

 結果自然是毫無懸念的,楚王的這些軍隊被田秀揍得丟盔棄甲。 

 然後現在擺在楚王面前一個難題,田秀接下來很有可能就要來進攻陳都了,他該怎麼辦? 

 打? 

 陳都已經沒有軍隊再給他徵集了,現在他手上還能調用的,大概只有三千宮中禁衛,剩下的就是一些維持治安的士卒,這些人加起來也不過五千人! 

 防守武勝關的秋君他的那三萬人倒是能夠調回來守陳都。而且秋君這三萬人並沒有遭受損失,建制相對完整,看起來似乎還有戰力。 

 然而,楚王並不看好秋君麾下的這三萬人。 

 原因很簡單,這三萬人一半是由幾個封君的軍隊組成的,一半是他臨時從陳都拉的壯丁。 

 在沒和田秀交手前,楚王還對他們信心滿滿,在真和秀兒對過線之後,楚王感覺他手下這群人簡直就他媽的是烏合之眾! 

 指望這些烏合之眾幫楚王守住陳都?楚王只能表示呵呵。 

 如果不打…… 

 想著,楚王完立即問道:“諸位賢卿,要不寡人就聽田秀的,找秦王談談怎麼樣?” 

 雖然楚王說的是和秦王談談,但誰都知道,這時候去找秦王主動談判,相當於求和,甚至是投降。 

 楚王可以說投降,畢竟沒人敢指責他,但要是哪個大臣敢勸說楚王向秦國投降,肯定被國中父老罵死,一時間大殿一片死寂無人敢接話。 

 楚王看群臣都不說話,頓時尷尬的咳嗽了一聲,然後又問:“諸卿何故一言不發?” 

 終於,穰侯(不是魏冉)站了出來,拱手道:“大王,臣以為確實可以和秦國談談了!我國已經圍攻了函谷關幾個月,秦王已經受到了教訓,得饒人處且饒人……” 

 “啊……” 

 穰侯話還沒說完,就發出一聲慘叫,摔倒在楚王面前。 

 眾人看去,卻見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在穰侯說話的時候,從後面把他一腳踹倒。 

 而這個老者也不是別人,正是左尹唐勒。 

 唐勒在把穰侯踹倒之後,又滿臉憤怒的指著他,破口大罵道:“你這老匹夫,我看你是瘋了,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麼?還得饒人處且饒人,眼下這局勢我們去主動求和,到底是誰饒誰?” 

 穰侯聞言,眼見唐勒氣的渾身發抖,好像要殺人一樣,心中頓時一慌,不敢跟唐勒硬剛,反而順勢匍匐到了楚王腳下,然後抱著楚王的大腿站了起來,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