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 作品

第244章 刑究竟上不上大夫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是自古以來無數庶民的心願。然而事實上從來都沒有什麼天子犯法與民同罪。 

 春秋時,鄭國人就已經出臺了相當完善的律法,律法中規定,貴族與平民犯法一視同仁,然而鄭國的貴族真的犯法時,卻並沒有受到相應的懲處。 

 為此還滋生出了另一句話:“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關於這句話的解讀有兩種意思,第一種是庶人沒有資格受禮遇,大夫擁有特權不受刑,第二種解釋是大夫有罪並非不可加刑,庶人有禮儀只是不必苛求禮儀像貴族一樣齊全。 

 關於這句話究竟該如何解讀,歷代學者都為此爭論不休,而現在這個難題也終於出現在了秦國的朝堂上。 

 北君之子贏昭殺人後的第二日,就有大量公室、貴族入宮向秦王求情,眾人以北君之子年幼不諳世事為由,希望秦王能放過贏昭。 

 而另一批以中大夫呂錯為首的官員,則堅持認為,天子犯法與民同罪。北君之子當街殺人影響惡劣,秦國以法治立國,必須予以嚴懲。 

 為此,兩派人在王宮中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雙方都認為自己有理,一時間場面僵持不下。 

 最後,秦王決定針對北君之子殺人一案舉行一個特別朝議,請眾臣在朝會上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秦王即將在王宮中舉行特別朝儀的事情,很快傳到了田秀耳中。 

 田秀聽說此事以後,立即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們商議。“二三子,你們覺得明日的朝會,我該支持放過贏昭,還是支持按律法辦事?” 

 “少君,這還用問嗎?當然是按照律法辦事了!” 

 展率先說出了他的意見。 

 “展,仔細說說你的想法!” 

 “是,少君!”展清了清嗓子,然後緩緩說道:“秦國本來就是個法制森嚴的國家,難道少君要罔顧律法,去包庇一個殺人罪犯嗎?” 

 “可那個殺人罪犯還只是個孩子!”一旁的楊端和在這時提出了反對意見。 

 展將目光看向楊端和,有些激動的說道:“孩子?難道孩子殺人就不犯法了嗎?他當街用車碾死一個五歲孩童,如此惡劣的行徑,難道就因為他是個孩子就能寬恕?” 

 “先生您說的不錯,他確實罪該萬死,但是您不要忘了,贏昭他可是北君的兒子,太子之孫。” 

 “難道太子的孫子就能隨便殺人不用受到律法的懲處了?” 

 “他當然要受到律法的懲處,但主君不能這麼做,主君若是開口嚴懲贏昭,會得罪了北君,得罪了太子,得罪了所有秦國公族!這簡直是得不償失!” 

 楊端和說的並沒錯,公族幾乎都支持輕饒贏昭,田秀要主張嚴懲,肯定會把公族都得罪完了。上一個把秦國公族都得罪完的人,名叫商鞅,目前墳頭的草已經幾丈高了。 

 看到自己的話好像打動了田秀,楊端和又繼續說道:“主君,我們的任務是在秦國臥底製造破壞,沒有必要為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人去得罪秦國的公族,這件事情我們做個順水人情,有什麼不好?” 

 “少君,雖然我們身懷使命,但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這也是安平君時常說的!” 

 好吧,展為了說服田秀,連田單都給搬出來了。 

 照實說,單從自己內心來說,田秀是更傾向於展的,就像他說的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有些事情是不能隨便去做的。但楊端和說的也不錯,原則這種東西也得靈活運用,一門心思的去遵守原則,是極容易吃虧的。 

 “魚,說說你的想法吧!” 

 魚看事情,往往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俗話說兼聽則明,這種時候就該聽聽魚的意見了。 

 面對田秀的點名,魚好似有些心不在焉。 

 “先生你好像有心事?” 

 “不是!”魚終於回過了神將目光望向田秀,道:“主君,臣只是在想些問題!” 

 “您在想什麼呢?” 

 “臣在想,秦王為什麼要專門舉行一個特別朝議呢?” 

 魚這話一出,房間中的幾人都是一愣。 

 田秀感受到魚話中的意味,可是一時又想不通,只得追問:“我愚魯,請您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