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中生友 作品

第一百九十八章咄咄逼人法孝直(五更,求訂閱)

 經過五代十國的經營,太原曾經一度成為北方雄城,從後周世宗柴榮到宋太祖趙匡胤,曾多次在此折戟,打了多少次硬是沒有打下一個基本上就只剩下一座太原城的北漢。

 然後,高梁河車神出手了。

 高梁河車神靠著絕對的國力優勢和後漢國君的昏聵,拿下雄城太原後,為了防止有人在此憑藉雄城割據,就把太原給拆了……

 之後,又因為這塊的位置太過重要,所以建了一座小小的太原城。

 如果當年趙二沒有拆太原城的話,後來的金滅北宋之戰,有王稟守太原,不要說二百多天,守個三五年都不成問題,屆時金國的西路軍恐怕就無法發揮作用,靖康之恥說不定都不會發生。

 但歷史沒有那麼多如果。

 黃忠佔據太原之後,便叫來了王昶、郭淮等人負責防守治理這塊地。

 他們的老家是這裡,雖然物是人非,但地理的變化不是很大,且二人都出身世家大族,對怎麼拿捏地方,實在是太有經驗了。

 在拿捏地方大族這一塊上,黃忠跟他們相比還是有所差距的,

 井陘和太原被董璜軍佔據,這趙佶原本的戰略計劃瞬間落空。

 趙佶不得不放棄了殲滅董璜軍主力奪取燕雲十六州的計劃,投降派的思想再次佔據上風。

 尤其是當董璜軍四處放風說要請柴進登基重建後周的消息傳到趙佶的耳朵裡後,趙佶再也忍不住了,下決心要與董璜軍議和。

 趙佶的政治敏感性還是很足的,他意識到一旦柴進登基為帝,哪怕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傀儡,但對於大宋的正統性打擊都是毀滅性的。

 正統性一旦動搖,投降派們、騎牆派們乃至全部的士大夫階級,就都有了不為大宋效忠,轉而向董璜投降的正當理由。

 到時候,軍心士氣就完了。

 趙佶太清楚這些士大夫們的德性了,他們中雖然有不顧生死的,但更多地也只是隨波逐流的普通人罷了。

 脖子,終究硬不過刀子。

 加速了趙佶這一想法的,則是法正說要搞個釋放俘虜的儀式,釋放好吃好喝的十幾萬宋軍俘虜。

 “竟然沒殺?”

 聽到這個消息的趙佶臉色又是一變。

 趙佶很清楚,有時候沒殺反而比殺了更麻煩,如果法正像白起坑殺趙軍一樣把這些俘虜全部殺光,大宋全軍上下以後必定同仇敵愾,大宋士兵遇到董璜軍必然死戰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