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中生友 作品

第347章 睜眼看世界(求月票)

 第347章 睜眼看世界(求月票)

 戰場上沒有拿到的,談判桌上未必不能夠拿到。

 個人利益,很多時候往往都會置於國家利益之上。

 畢竟,國家是虛的,但是個人的利益卻近在眼前,不要說後勝之類的丞相,就算是齊王建本身,也不一定會把國家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

 朕即國家,國家卻不是朕。

 所以,糜竺與齊王建、後勝等人的談判進行的非常順利。

 大虞軍雖然在濟陽、睢陽與下相都遇到了齊國守軍的頑強抵抗,但齊國畢竟只敢守城,根本就沒有野戰之力,十分被動;且大虞的騎兵可以肆意肆虐齊國邊境的城邑,擄掠人口,齊國的小城也根本沒有反抗之力。

 況且,齊國西南方的城市,大都是魯國、宋國、楚國的故地,也沒有多少人願意為了齊國而反抗。

 大虞只是略微發力,齊國的西南邊境,距離全線崩潰,就已經不再遙遠。

 我還沒有開撩呢,你怎麼就自己脫下褲子了.jpg

 當然了,如果齊國如果夠狠的話,完全可以割讓這些土地給秦國,仿效韓獻上黨之計,讓秦國和大虞死磕,大不了齊國把疆域退回到齊長城內側,魯地、楚地先不要了唄。

 難不成大虞還能夠打穿齊魯中間連綿的山地與齊長城不成?

 先以空間換時間,等時機成熟之後再反擊唄。

 大虞甚至給戰死的和被俘虜的齊軍分別登記造冊,從糜竺入境開始,就公開了一路,如今齊國上下都知道齊國有多少人戰死,多少人被大虞贖回,如今大部分齊人對於大虞並沒有惡感,反而有不少人誇讚大虞的仁義,更有無數人都盼著救回自己的親朋好友呢!

 這讓齊人還能怎麼說呢?

 於是,虞國很愉快的接收了大片的土地,這次因為秦齊發動的滅魏之戰,沒有直接與魏國交戰的大虞,卻得到了比魏國的面積還要廣大的土地。

 別的不說,最立竿見影的是,那些留下來的齊國俘虜,九成以上已經歸心。

 當得知大虞真的要把他們送回齊國後,有兩三萬性子剛烈的,表示我們不走,我們就是要侍奉講信義、愛士卒的大虞皇帝陛下,以報答陛下的恩義,而這些人中,竟然有一萬多技擊士。

 這些好感雖然不會直接轉化為戰鬥力,但卻是最好的宣傳。

 這些俘虜先是被“魏軍”以糧草不足為名要坑殺,坑都挖好了,結果恰好被仁義的大虞“拯救”。

 大虞早可就防著這一手呢!

 這是齊國無論如何都不能夠拒絕的誘惑。

 在舉世公認大虞和韓國是兩個獨立的國家的情況下,田章之敗不管怎麼看還真是主要與韓魏有關,所以在齊國不知道韓虞關係的情況下,齊國還真是欠著大虞的人情呢。

 同時有人在他們中宣揚,都是齊國背信棄義、都是齊王昏庸、後勝弄權才造成了連番大敗,才造成了兄弟之邦兵戎相見,這讓很多齊魯之地的慷慨男兒都羞紅了臉。

 齊國則難受、無奈又欣喜的接收了大量在大虞吃好喝好玩好的俘虜。

 這,是很有用的攻心之計,也是無法破解的陽謀。

 剩下的雖然沒有留下,但對大虞的好感卻極高。

 當然了,千金買骨,這樣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秦漢之際赫赫有名的大澤鄉和垓下,其實就位於淮水與睢水之間,如今這兩個地點也已經全部落入大虞手中。

 隨著協議的達成,淮河水系的支流,除了下相以北的泗水、沂水流域外,幾乎全部落入了大虞手中。

 但齊國君臣顯然沒有這樣的魄力。也幸好他們沒有這樣的魄力,因為大虞根本就沒有必要去打齊長城,而是可以直接強行從臨淄登陸,攻打沒有了戰略縱深的齊國首都。

 不僅吃好喝好,為了增進齊虞之間的感情,大虞軍隊還與他們混編後,玩蹴鞠之類的遊戲,偶爾還能喝點兒小酒。

 董璜對於春申君並沒有趕盡殺絕,反而給了他一處封邑,讓他當起了土皇帝。

 他還要謝謝咱吶.jpg

 按照糜竺的說法,大虞攻打齊國,也是大虞皇帝陛下惱怒齊國背信棄義而已。

 日後大虞如果攻佔了齊國,這些人也將會轉變為大虞的忠實擁躉。

 來到大虞境內後,經歷了兩次險些被殺的遭遇的齊軍俘虜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優待俘虜,什麼叫做賓至如歸。

 更容易拉進感情的,則是齊王宮的葷段子,有人繪聲繪色的講後勝怎麼靠後入得寵,引得了陣陣共鳴。

 這個數量,足以彌補齊國的兵力虧空,讓齊國有一戰之力。

 總之,這些人,你齊國不能不用吧?也不能殺了吧?

 最終,齊王建同意了糜竺的要求,將睢陽到下相一線割讓給虞國。

 只是,很可惜的是,下邳、彭城、沛縣等泗水中上游的要地,齊國是咬緊了牙關不賣的。

 至於那些選擇留下的,大虞又付

出了一定的代價,同意被大虞佔領區內的齊人願意去齊國的可以自願離開後,這才接回了那些將士的家人。

 政治訛詐,還是得見好就收。

 於情於理,於公於私,齊王建都沒有別的選擇。

 知道大虞這麼仁義、這麼優待俘虜,以後誰還願意與大虞拼命啊?

 除了沒兵打不過之外,促使齊國君臣願意議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大虞手中還有齊國最需要的六萬多技擊士俘虜和十七萬齊軍精銳俘虜。

 在糜竺的描述和齊國君臣本來的認識中,田章是中了尉繚、白亦非的奸計這才戰敗的,而大虞敬佩田章的氣節勇烈,並念及和齊國兄弟之邦的感情,這才花費了巨大的代價,贖回了田章的屍體和一眾俘虜。

 這些留下的人中,更是有超過半數直接歸心。

 更何況,糜竺來到齊國後,還給了後勝等人大量的人事;也以最高的禮儀帶回了田章的屍體,並給予了田章高度評價,給足了田氏兄弟和齊王的面子;不僅如此,糜竺還把擊殺田章的鍋扣到了韓魏兩國頭上。

 這也算是千金買骨,可以有效降低其他敵對勢力首領的死戰之心。

 為了面子,齊國並沒有提及淮北春申君之子的封邑的事,但事到如今,對方也只能夠出城投降,交出封邑,去和老父親春申君作伴。

 本來就理虧的齊人,總不能硬著頭皮說老子愛打誰愛誰,總不能說那二十幾萬俘虜老子不要了吧?

 在潛移默化之間,這些人對於正在侵略他們的大虞不僅沒有什麼牴觸情緒,反而十分感激;對於齊國上下則頗為不滿;對於大虞士兵的待遇,更是羨慕的流口水……

 不過,問題不大,因為沛縣的很多人才都早已經落入了大虞的手中,至於土地什麼的,反倒沒有那麼重要。

 這樣的歸心率,楚國、秦國的俘虜根本無法望其項背。

 值得一提的是,談判大勝之後的糜竺在勝利返回大虞的途中,卻被廉頗攔住了。

 糜竺心下一哂,臉上卻不動聲色。

 糜竺知道,廉頗一定會來找他的,因為在齊國已經待不下去了的廉頗,除了投奔大虞之外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