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章 狸仙

 夜間的插曲對謝拾並無影響,環境的陌生亦不曾打亂他的作息。

 這一夜,他依舊如過去的每一晚,入睡之後於夢中自行“加課”。

 每天晚上都比旁人多上至少一個時辰的學習時間,年年歲歲下來,謝拾不知不覺已然擁有一身超乎年齡的深厚學問。

 次日清晨,小雨如酥。

 斜斜雨絲順著清風飄入窗欞,染溼了窗前讀書的少年烏黑的髮絲與月白的斕衫。

 謝拾讀的是《易》。

 儘管這本經書這些年來他已倒背如流,不過常看常新,每每研讀總能有新的收穫。

 此番遊學,為輕裝上路,謝拾身邊只帶了一本《易》與一本詩集,幾乎日日手不釋卷。短短數月,他見過東南山水,學問亦有所增益,連同經義的造詣都深入幾分。

 謝拾不禁想起遊學經驗豐富的何訓導所言,此刻他算是切身體會到了:“見天下之大,知己身之短,如此方不負此行!”

 雖則手邊只帶了兩本書,但這些年在虛擬空間中積累的書籍早已汗牛充棟,何況還有學海的存在,謝拾走到哪裡都不缺書讀,倒是不必擔心這兩年耽誤了學業。

 倒是一路所見風物令他對大齊瞭解更深,筆下文章愈發染上了洗盡鉛塵的氣韻——夢中大千世界雖好,奈何他生在此凡間。

 溟濛細雨漸近於無,天光大亮。

 隔壁堂屋傳出房門吱呀打開的聲響,緊接著是小孩子輕快的腳步聲。腳步聲朝這邊廂房而來,不多時,一顆圓圓的小腦袋便出現在謝拾窗下,隔著推開一半的窗,小長壽的目光與謝拾撞到了一起。

 他好奇地問:“哥哥在讀書?”

 謝拾道:“是啊。”

 “什麼書?”小長壽探頭探腦。

 “對你來說還太深奧,長大就懂了。”

 “哦……”大概是因為聽過太多“這件事你長大就懂了”、“長大就學會了”此類的話,小長壽扁扁嘴,小臉上寫滿了不信。

 謝拾就是從這個年齡過來的,自然明白他在想什麼。不過他可沒有糊弄小孩子,《易》為群經之首,不少生員都未必學明白呢,未開蒙的小孩更不可能聽得明白。

 他放下書,朝小長壽招招手。

 “要不要繼續教你識字?”

 小長壽眼睛一亮,立刻被轉移了注意力,他蹬蹬蹬跑進了屋裡,就聽這位長得好看又會讀書的大哥哥笑盈盈喚道:“石頭,你也一起來,我今天正好一次教兩個。”

 石頭神情沉重地應了一聲。

 謝拾不由搖搖頭,打趣道:“你這模樣,外人見了還當下一刻就要上戰場呢!”

 上戰場說不定都不至於如此頭痛……石頭腦中突然冒出這個念頭,又趕緊甩開。

 倒不是他不愛學習,不知道識字機會之寶貴,而是他著實沒有讀書天賦。向學之心再堅,都抵不了重重困難帶來的挫敗感。

 如今有一個天賦遠強於他的六歲“同窗”

 在旁邊對比學習進度,倒是令石頭顧不得許多,鼓足了幹勁不能被小長壽比下去。

 大概人類的上限就是用來打破的,燃燒十二分幹勁的石頭學習效率竟有一絲提升。

 莫名的,謝拾從他身上看到許多熟悉的影子。從幾位師兄到府學的舍友與同窗。

 每當大家在一起唸書時,他們臉上似乎總會燃起這樣鬥志滿滿的神情……謝拾欣慰又苦惱:果然一個人讀書比不上同窗共讀的效率,莫非石頭從前缺的其實是同窗?

 他遺憾地看了小長壽一眼,暗暗搖頭:他總不能當人販子,把人家小孩拐走吧。

 ……

 田老漢拄著柺杖從院子外面進來,首先聽到的就是少年清朗的聲音與孩童稚嫩的調子所組成的協奏曲。他看著一襲斕衫的少年捧著一本詩集,靠在樹邊讀詩,小長壽就在旁邊搖頭晃腦地跟著念,而沉默的石頭則在一旁反覆描摹著沒寫對的錯別字。

 “兩位恩公,長壽,來吃桃嘞!”待得讀書聲暫歇,田老漢立刻大聲招呼起來,“自家種的桃,又大又紅,才洗過呢!”

 謝拾三人聞聲而至,果然院中的桌上正擺著好幾顆又大又紅的桃子,看著便水潤多汁,咬一口更是又脆又軟,又泛著甜香。

 謝拾毫不吝嗇地誇獎起來:“老丈種得好桃,晚生從前嘗過的竟是完全沒法比!”

 田老漢便不禁露出得意的笑容。

 這可是來自舉人老爺的肯定!

 要不怎麼說還是讀書人有見識呢?

 吃著桃,田老漢又想起方才見到的畫面,便小心翼翼地道:“恩公是在教我家長壽識字嗎?可別教這孩子打擾恩公看書。”

 “不打擾,不打擾,倒不如說有小長壽陪著一起讀詩挺好。”謝拾隱隱從他目光中看出幾分期待,他順應著這份期待笑起來,強調道,“小長壽是個唸書的好苗子,我沒教多久,他都會寫名字了呢。”

 “哎呀,恩公過獎了,過獎了。”田老漢臉上的皺紋便條條舒展開來,他連連道,“這小子不過是有幾分機靈勁兒罷了。”

 被誇獎的小長壽看看左手邊的爺爺,又看看右手邊的謝拾,忍不住美滋滋笑起來。聽爺爺說他只不過有幾分機靈勁兒,他表示不服:“謝哥哥都誇我聰明得緊呢。”

 說著他當場表演了一回寫名字,勢必讓爺爺知道他已經不是從前的文盲小長壽了。

 望著地上歪歪扭扭的字跡,田老漢目中露出欣慰之色,嘴上卻故意說道:“你啊你,還說聰明,不知長壽只是乳名,讀書人都有大名,你連正經名字都沒有呢。”

 “啊?”小長壽當場傻眼。

 ——他怎麼會沒有正經名字?

 謝拾隱隱意識到什麼,果然就聽田老漢拜託道:“恩公是讀書人中的讀書人,老漢有個不情之請,望恩公替他起個名字。”

 “相逢即是有緣,有何不可?”謝拾沒有拒絕如此簡單的請求,他摸了摸小長壽的腦袋瓜,“喻長壽之意者,萬靈中有松、柏、鶴……既如

 此,就叫你鶴年罷?”

 他撿起一根樹枝一筆一劃寫下三個字。

 “田鶴年,田鶴年……”小長壽唸了兩遍,重新高興起來,“我有大名了!”

 一旁的石頭眼中露出幾分羨慕。

 相較小長壽,他的名字更隨便。一個村子裡砸塊石頭下去,能驚動七八個“石頭”。放眼大齊,“石頭”更是數不清。

 “公子能不能給我也起個名?”

 他扭扭捏捏,到底說出了口。

 誒?謝拾驚訝過後,答應下來:“當然可以。”他踱了幾步,道,“《孔傳》曰:‘石,磐也。’我以為磐之一字就很恰當。你本家姓張,那麼就是張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