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夕小丸子 作品

第三百零六章:民事不可緩也

    永樂七年五月,張輔兵次交州。

    眼前看到的景象,遠比軍報上看起來要嚴峻得多。而且,不得不說,在應對交趾方面,黔國公沐晟遠沒有張輔的能耐。

    自朝中接到消息之後,沐晟就奉旨平亂,可事到如今,可真的要算得上是越平越亂。

    下面府縣的三司機構基本處於崩潰狀態,當張輔的大軍開入北江府仙遊縣的時候,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鄉下流民遍野,鄉民易子而食,不再是故事裡才會出現的景象。戰後的慘狀讓人無法直視,大的府城之內,幾乎已經看不到百姓的身影。他們遠遠的躲避著軍隊,希望可以逃過接下來的廝殺。

    實際上,在王也的眼中,沒有任何一個百姓天生就是亂民。

    就像古人常說的,時勢造英雄。

    有那樣的社會環境,才有可能會創造出與之相符的人。就好比百姓都安居樂業的時候,絕不會出什麼開國明君,因為沒有人願意放棄本來就已經過得去的生活,提著腦袋去跟著個瘋子造反。哪怕再有能力的人,沒有人幫助,甚至於,知道的人都覺得他是個瘋子,有機會就舉報他,他根本沒有成事的機會。

    現在這種局面也是一樣,如果可以安居樂業。如果可以安安穩穩的守著自己的家,絕大多數的百姓都不希望流離失所。誰也不想餓著肚子每日流亡,提心吊膽的擔心著明天是否還能活在這個世上。

    所以,當張輔隱晦的向王也提出,他可能已經後悔了——他不想再把這項看起來很艱難的活兒交給王也去做,而是打算派遣手下的將軍,直接用武力解決一切,恢復社會治安——的時候,王也明確的拒絕了他。

    “大哥,小弟是個書生,曾讀孟子。其中有這麼一段話,讓小弟覺得受益匪淺,也想背給大哥聽上一聽。”王也說著,也不管張輔到底是想聽還是不想聽,便已經背起了他想說的內容,“孟子曰:民事不可緩也。詩云:‘晝爾於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僻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乎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民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