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九十六章 報信




    天宣帝昏庸無能,這是一定的,但恰恰是天宣帝的昏庸無能,朝廷如此卑躬屈膝的乞和,甚至一點都不考慮此舉只會令赤扈人的貪心越發膨脹,更多是王戚庸、汪伯潛以及楊永棟這些近臣,牽著天宣帝的鼻子在走。



    而他身為新置楚山縣的正印官,還有領兵重任在身,為見王稟最後一面而趕來汴梁,看上去是有違律令的,但徐懷不覺得現在兵荒馬亂的,朝野內外一片狼籍、混亂,短時間會有誰揪住這點不放。



    更何況他過來之前,就考慮過有在汴梁拋頭露面的可能,也做出一些部署,甚至報知防禦使府,請王舉暫代楚山知縣、楚山都巡檢使兩職。



    另外,徐懷雖然對朝中大臣都不甚熟悉,但有些規矩還是懂的。



    楊永棟作為內侍省都知,在內臣之中實屬二三人之列。



    這樣的人物,除非代表官家前來王府慰問王稟,或直接找王稟問策,倘若僅僅是攜旨來宣王稟進宮,實在不需要勞煩他親自走一趟——就像徐懷需要喊誰過去見面,不可能叫鄭屠、蘇老常他們去跑腳。



    不是這麼使喚人的。



    更大的可能是宮中擔心王稟有可能不應詔,又甚者是有人懷疑外(郭)城民亂與王稟有關,需要深受天宣帝信任的楊永棟親自過來查看虛實?



    王番也是考慮到這點,才叫鄭壽提前趕回來報信,希望他能迴避一二?



    徐懷卻不想回避:王稟確已辭世了,哪裡還需要刻意迴避嫌疑?



    鄭壽卻也沒有多說什麼,片晌之後,就見王番陪同一名四旬年紀、白面無鬚的中年官員走進來。



    王番看到徐懷沒有迴避,卻沒有什麼意外,只是陪著楊永棟往靈堂這邊走來。



    “朱沆郎君也在這裡,”



    楊永棟走到廊前朝從靈堂裡走出來的朱沆拱拱手,感慨說道,



    “今日賊子作亂,擄殺朝臣,又蠱惑無數刁民在郭城燒殺擄掠,一時間軍卒竟不能制,現在內外城多處軍營又有擾動之憂,王戚庸、汪伯潛等人都束手無策,官家遣我過來,還想將王相召去問策,卻不想竟有噩耗接蹱而迭。大越失此棟樑,大越不幸啊!”



    楊永棟走進靈堂先取了三柱香在大燭上點燃,插入香爐之中,又看向靈堂裡側虛掩的棺木,看向王番問道:“我能否一睹王相的遺容?”



    “宮中倘若有什麼疑心,大可另遣使臣來查驗,楊大官你何苦做這惡人?”見楊永棟竟然要開棺驗屍,朱沆也是勃然大怒,不客氣的質問道。



    他顯然這時候也認定楊永棟這樣的人物親自攜旨趕來王宅宣召,定是有人懷疑王稟與今日郭城民亂有關,他是過來探看虛實的;也是楊永棟有了疑心,才會多此一舉。



    徐懷見楊永棟沒有注意到他,便沉默的站在一旁不作聲,省得多費唇舌解釋。



    楊永棟叫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朱沆如此數落,也是尷尬,但堅持要見到王稟的遺容,說道:“永棟只是想一睹王相遺容,朱沆郎君你想哪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