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戰列艦 作品

20.29章(上) 靠近造物大黑洞

如何避開混亂線條的相互干涉,進入黑洞中心?現如今,這是每一個地球人抵達星海類的異位面,面臨的科技最難題。

…主世界還無法仰望黑洞這個宏偉的天體,但衛鏗現在可以在幽暗試一試…

大部分自然黑洞維度充滿了各種各樣引力落差波動,造物大黑洞顯然是不同的。它的周邊非常光滑。

打個比方,如果自然黑洞屬於是那種垂直陡峭無處可爬的險峰,造物大黑洞相當於建好了臺階的旅遊山。

衛鏗:這不像是自然星體塌陷出來的,反而像是周圍無數細小粒子,以臨近光速撞出來的中心黑洞。

可以想象出一個極端環境,一個原本可以凝聚成恆星的星雲,突然,它們所有粒子都被賦予了朝著一箇中心的向量,同時也都加速到了光速,朝著中心精準的光速塌陷,這樣一來,直接塌陷成了黑洞。

這樣由於沒有經歷超新星塌陷時的大量粒子碰撞混亂。所以造物大黑洞視界內會很平穩。

而這樣極端的事件真的有可能發生嗎?有,但可能是非自然的。

衛鏗回顧人類的“蒸汽機”“內燃機”“可控核聚變”等一系列模型:人類所有實驗,都是在模擬自然界理論上可能達到的極端條件。

而人類所有科技,都是讓這些自然界中混亂髮生的現象,按照人類設想的方式有序發生。

造物大黑洞,在今天的衛鏗,以及應許星的八級暗能者們看來,似乎就屬於一個“史前超科技遺蹟”。

拋開宏觀視角,幽暗位面這顆“平滑黑洞”如果縮小到微觀尺度,就和主世界“在大星體引力平衡點上鑽透空間薄膜”的是同一個模型。

只不過“遂穿”在主世界相對微觀,幽暗位面必須要從宏觀黑洞體上完成。

當然在另一方面,主世界的空間躍遷物理規則只能傳送粒子,無法像幽暗位面這樣建立起“宏觀物質傳送”的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