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巨頭 作品

第29章 史家子弟

    在那天之後的第二天,他單獨過來喝茶的時候,那店小二也問過幾個客人,不過比起第一天,顯得興致缺缺,因為那些客人都回答未曾聽說過。

    今天.....

    他甚至沒有聽到那店小二有談過那個與盛王相關的奇鳥故事。

    也正是如此,他從那店小二的態度變化,大概能夠確定,這店小二並非真的瞭解這個故事。

    想來是從某人口中聽來的,或是從某個話本里翻來的。

    難不成是“小說家”所撰?

    小說家,他也並非不瞭解。

    拜服盛王的百家之中,的確存在一個“小說家”。

    小說家發於儒。

    儒家前身乃是祭官,禮樂承製,記述君王行跡言錄,本身便是大盛王朝一員。

    而後,盛王折服百家之後,儒家露怯,本佔據全部官職的儒家,縮入吏部。

    本來,除了吏部之外,還有史官一職為儒家所有。

    不過,後來史官也獨出了儒家,成了中書省一員,除記錄君王行紀之外,還記錄百官言行。

    甚至隱隱有自成史家之勢。

    只不過,子弟太少,史官也少,無法為子弟承正名。

    進不得朝堂的史官子弟,多淪為邊緣稗官,小官小吏者,甚至流入民間,以記錄百姓所言所傳之事。

    儘管也可謂之“史”,但百姓多言,無據而言者甚多,非正史,落了個“野史”之名。

    淪落民間者,因無俸無祿生計難支,甚至有子弟為討錢財,編撰假故,為的就是惹人眼目。

    而他們,正是“小說家”。

    史官所著文書中有言:“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野史還好,只是記錄百姓流言。

    小說家來了個生造流言。

    許多流言的出處,都是小說家的話本。

    哦,對了。

    齊禮看了一眼周圍,似乎在尋找什麼。

    他看了一眼店小二,招呼道:

    “小二,前幾日那說書先生何在?”

    店小二忙不迭地湊了過來,笑著應了一句:

    “道爺可是想聽書了?高老頭應是在家,或是找其他活計了。”

    齊禮當然不是為了聽書,他之所以這麼問,原因是.....

    “說書先生”也常是小說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