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讓我強大 作品

第二千零七章 海島與出口

  “降低出貨量,就以訓練工人為主,等到我們外放為官,主持一地時再來做這事。”趙涵利用以前的經驗道。

  “看來只能如此了。”

  很快江南織造就發現是薛家在大量出售絲綢,他們將薛家的掌櫃叫到衙門裡。

  礙於四大家族的面子,倒是沒有過分為難,只是強行規定了一個出貨份額。

  也就是說薛家無論生產多少,每年只能賣掉這個數,超過這個數,就是與小民爭利,就是給朝廷製造麻煩。

  如今的薛家可不同以往,在賈、王兩家不出面的情況下,只能答應下來,白白看著大量銀錢從手中流失。

  要知道那麼多的絲綢,賣出去就是錢啊。

  不過一位薛家掌櫃私下找到賈璉,說可以吃下這些絲綢,前提就是要給他一成利。

  賈璉稍微一打聽,原來對方是被一個海貿大商人收買,要過來買這些絲綢的。

  趙涵這才醒悟,是了,紅樓中西方早就滲透進來,而且他們對於東方的瓷器和絲綢是極為需求的,在很長時間內,是處於賣方市場。

  也就是說,他們只能得到很少的購買配額,只能通過賄賂當地官員才能得到貿易機會。

  直到入侵之前,東方王朝都是靠著絲綢、茶葉、瓷器處於絕對的順差地位,基本上就是生產多少就能賣出多少。

  現在就是徹底的賣方市場。

  這對於後世競爭激烈的買方市場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既然如此,他們很快就調整策略,將絲綢想辦法走私給那些海商。

  是的,海商並不能隨意配貨,朝廷在明面上是禁止商品隨意流出的,只開放很少的幾個對外港口,而且只允許特定的商人進來買賣。

  這就造成歷史上很奇葩的景象。

  鄭芝龍靠著陸地提供的貨物,與四洋貿易,每年收入數千萬兩白銀,與此同時,明朝都快窮死了。

  守著金山銀山自己去了煤山。

  等到後來滿清徹底禁海,鄭成功得不到大陸上的貨物,就日漸衰落,最後被摧毀了基業。

  隨後藉助海外渠道,莊子裡的絲綢工業終於可以肆無忌憚地擴大了,不用擔心會對朝廷和織工們產生衝擊。

  只是擴大到一定規模,又遇到新的瓶頸。

  煤炭不夠用了……

  是的蒸汽機每天要消耗大量煤炭。

  之前都是從附近的煤炭場購買。

  但現在規模擴大,道路不好,煤炭場也是人工挖掘,用來應付普通人的做飯取暖需求還行,但面對工廠來說,就是杯水車薪。

  生活需求和工業需求那是兩個數量級。

  那就提高價錢購買。

  很快煤炭場主就叫苦說,朝廷有限制,不讓聚集太多礦工,也就是說,煤炭場的產量是有上限的。

  而且是人為限制的。

  “有銀子都不讓賺,現在我才知道封建社會是如何阻礙資本發展的了。”王文文嘆氣道。

  “礦工大量聚集,天然就有造反的基礎,歷來朝廷都是嚴防死守,往往不準民間開礦就是這個原因,時松時緊。”趙涵也是嘆氣。

  沒有足夠的燃料,如果再多收購,就會造成市面上沒有煤炭,價格猛漲不說,又會引來朝廷的注目。

  “還是要找一個海島,帶上槍炮,自由開發,這樣的話,以工業化的力量,一個島就能打敗一整個陸地。”王文文恨恨道。

  “難怪老師讓我們穿越成男子,只有男子才方便外出啊,換成林黛玉,薛寶釵,怎麼可能幹這些事?”趙涵說道。

  “看來只好蟄伏一些時間了,過個三五年,等到我們考上進士再說。”王文文說道。

  趙涵點點頭。

  雖然現在就可以靠著秀才的身份外出為官,但畢竟限制太多。

  賈雨村靠著賈府平臺,加上自己兩榜進士出身,很快就飛黃騰達了。

  兩年後。

  賈寶玉考上京師舉人,賈蓉同樣中舉。

  隨後賈蓉沒有繼續考試,而是尋求外放,最後謀了一個南方海島的知縣。

  賈府人都憤憤不平,認為這是朝廷有人作梗,歧視他們勳貴。

  但又無可奈何,畢竟如今是文官為大,即便是王子騰也不得不夾著尾巴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