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讓我強大 作品

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借殼練兵

  在以文駕馭武這方面,大明是很成功的。

  巡撫總督靠著督撫標營,來統御武將,雖然弊端不少,但至少防止了武將割據坐大。

  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導致明亡之時,內部沒有出現大藩鎮,內部力量不能孵化出強藩,結果被滿清各個擊破奪了天下。

  不然的話,成為漢唐之勢,那也是內部消化。

  聞人升首先撥糧撥銀買鐵,接著支援當地的造槍炮所,重新制造一批符合當時要求和水平的火槍和火炮。

  火槍自然還是火繩槍。

  打60步有殺傷力。

  但可以做抬槍,重型火繩槍。

  本來這東西是對付滿清白甲的好用之物。

  20步了打中了就是一個死,三甲也沒用。

  但是給的料不足,導致粗製爛造,無人願意使用,或者早早打放,導致根本無效。

  以至於戰陣之上,總數才三千的白甲兵,所向披靡。

  要真是火槍達到應該達到的水平,5個火槍手打死1個白甲,也早把滿清給磨滅了。

  所以大明的完蛋,是全體系的完蛋。

  不是某個皇帝某個將領就能解救的。

  必須要成體系的蛻變,比如說某個藩鎮重生,好比漢代曹操崛起,重新清理田畝屯田練兵,集聚寒門子弟,進而打敗北方草原部落。

  聞人升現在產業總規模是百萬兩,每年產出純利潤是12萬兩。

  這很保守了。

  其實這年頭生意的利潤和本錢,至少是三成以上,這才能維持。

  因為要給幕後之人諸多分成,最後的純利潤也不高。

  比如有10萬兩本錢,每年要賺3萬兩,才能夠分的。

  不然的話,不用開了。

  你賺得都不夠分的,三四成甚至數倍利,最後落進自己口袋的才有一些。

  而且你多賺了,派駐到你店鋪的賬房也會提高孝敬。

  而聞人升藉助巡撫的威勢,又統合了相當大水域的船運,利潤相當高,仍然要上下打點,最後落入口袋的就是12萬兩。

  可以自由支配,不能再擴張。

  這很難受。

  但沒有辦法,除非他用後世的理念技術,不然的話在這個封建體系下,這就是極限。

  再高,就會有親王、大太監下場來對付他,即便是巡撫也要割很大肉出去。

  造一支火槍實用多少銀兩,多少精鐵,聞人升都是補足。

  如此一來,造出一批火槍。

  又如法炮製,造出一批火炮,是彷照西洋大炮之法來製造。

  這需要時間,暫時可以去購買艦炮。

  畢竟建福之地,靠近兩廣之地,有的是西洋商人過來。

  隨後他們打造出來的火槍基本上就可以達到現在技術中的頂點。

  最起碼用量充足,火槍沉重,不用擔心炸膛。

  相當精良,發火率也高。

  火槍手前面配備了足夠多的長槍兵加盾牌兵。

  用的是巨盾,能夠抵抗斧頭等投擲武器。

  要知道白甲兵除去能用輕重箭外,還擅長用斧頭投擲。

  真要是隻用長槍,肯定被對方打得崩潰不可。

  不能指望這年頭士兵的士氣有多高。

  火槍的好處就是在於它可以讓一個只練了半年的人去幹掉一個20年的精英戰士。

  明明大明的火器加車營,明明天克白甲,偏偏破爛不堪的財政,加上對工匠的蔑視,導致火槍太爛,加上沒有訓練,軍餉也沒有,士氣太差,打放太早,完全沒有發揮出戚繼光時候的水平。

  而後來鑄造的紅衣大炮,因為是專門督工,用料足,所以安放有十門紅衣大炮的堡壘,滿清就只能長期圍困了。

  直接進攻,損失的精兵太多了,他們損失不起。

  強攻肯定是攻下來,但一場攻城下來,10門大炮,在守城中共發射30輪,每輪幹掉50人,相當於每發炮彈幹掉5個人,就是1500人的損失。

  這哪受得了?

  被此時的炮打中那是必死無疑的。

  而且對方可以專門打對方的精兵。

  除非他們把精兵藏在射程之外,可是光靠披甲旗丁,怎麼能是家丁的對手?

  攻城沒法列出大陣而戰,家丁的個人武力就發揮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