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挖掘機 作品

第20章 一碗黃燜雞

 張宇眼中露出一抹精明。

 回去的路上,他特地從藥材店鋪,還有一些賣材料的小商店,抓了一些中草藥以及配料,還有一隻老母雞,裝在一起回去了。

 “上輩子,我做了廚師,沒想到,做的那麼得心應手,那麼,我就不能浪費天分。”

 雞,褪毛,洗腸,去肚,清洗乾淨,切成塊狀,放入蔥蒜姜,以及醬油,混合一起,撒一點鹽,倒入鐵鍋,這一步張宇稱之為‘醒肉’。

 旁邊的米飯,已經開始冒白氣了。

 過了大概二十分鐘,張宇看到鐵鍋裡的雞肉,已經被佐料醬油染上了一些顏色,稍微泛黃。

 放在鼻子尖聞了下,腥味去除很多。

 接著,他拿出一個砂鍋悶罐,將雞肉抓起,伴隨小蘑菇,切好的小辣椒,一起放入鍋裡。

 煤氣轟轟燃燒,火苗由紅變藍。

 七八分鐘後,屋內香味撲鼻而來。

 張宇將砂鍋悶罐打開,再配上一碗白米飯。

 這樣,一碗與眾不同的‘黃燜雞米飯’徹底出鍋。

 聞著香味,張宇口水直流。

 “黃燜雞米飯,最早產自山東,不過,當時也只是在山東一代流傳,如果沒有韓復渠的發掘,恐怕黃燜雞也不會在以後那麼出名。”

 張宇記得清楚,黃燜雞米飯有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時任山東第一把手的韓復渠,濟南之地,有一個叫吉伶園的飯館,這裡可謂網羅當時山東之地的所有名廚。

 好廚子多,做的飯菜就香,而且味道種類齊全,自然就吸引很多人去吃飯,當時社會名流都以入這個飯店吃飯為榮為傲。

 一次,老韓去了這裡,點了一道菜,名為百草黃燜雞,這道菜,製作精良,無比講究,從用料,燜雞,做米飯,都有一套成熟的流程和標準。

 雞肉一定要燜六分鐘,這樣能保持口感和鮮味,米飯一定要實現篩好,保證顆粒飽滿,沒有雜類乾癟,這樣,每一顆米粒看起來就飽滿如同珍珠,蒸好之後,將黃燜雞的湯汁,伴入其中,咬上一口,頰齒留香。

 他吃了之後,當場叫好,更是賞銀三十塊。

 當時的三十塊,張宇記得清楚,值得現在一兩萬元,因為一塊銀元,等於六百多軟妹幣。

 一時間,黃燜雞聲名鵲起。

 不過,它的傳播實在是有點慢,也僅僅是北方的人喜歡吃。

 但在2011年,也就是七年之後,張宇知道,這道飯,徹底風靡大江南北,老少皆宜老少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