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見 作品

189 熊午良的計劃

 熊午良看出了召滑眼裡的困惑,不由得長吸一口氣。 

 前面必將是一場惡戰,但是此戰必須要打! 

 齊軍以觸子為上將軍,在濟水以東囤積了六十萬大軍,截至目前,仍然沒有要與聯軍決戰的架勢。 

 其中道理,想想也很簡單——六十萬打五十萬,就算打贏了,齊軍肯定也是傷亡慘重,從此元氣大傷。 

 而五國聯軍損失了這五十萬人,雖然也算傷筋動骨,但肯定要比齊國舒坦多了——畢竟這是聯軍,除了燕國為了報仇選擇傾巢出動之外,其餘四個國家各自只出了幾萬人罷了,損失得起。 

 綜上所述,觸子沒有選擇決戰,而是與聯軍隔了一條濟水,進行漫長的對峙。 

 事實上,之前六國聯軍每每合縱攻秦,秦國採取的也是消極防守的策略——扼守函谷關險地,長期對峙。六國各懷鬼胎,誰也不願意打頭陣…… 

 秦國再用上外交手段分化、離間……便能化險為夷。 

 齊國雖然沒有函谷關,但是有【濟水】啊! 

 濟水說寬不寬,但說窄也不窄,尤其現在臨近汛期,水量還是不小的。 

 這種情況,當然誰進攻誰吃虧。 

 在前世,五國伐齊之戰爆發的時候,齊王田闢疆已經離世,在任的齊王乃是著名的齊閔王田地。 

 這傻缺給觸子下令——主動出擊,儘快消滅聯軍。 

 觸子不得已,只能進兵決戰,結果大敗而歸……自此,‘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說法終於廣泛被世人接受。 

 齊閔王的這道命令,也被視為君主亂命導致前線潰敗的經典案例…… 

 翻譯一下,大概相當於後世某光頭給前線空投手令要求機槍向左移動五米……總之就是想當微操達人,卻操作得一塌糊塗。 

 熊午良沉聲對召滑說道:“攪亂齊國南部,逼迫觸子儘快與聯軍決戰!” 

 眼下還沒有齊閔王這個二百五,在位的齊王田闢疆是個雄主……多半不會下達齊閔王那樣的亂命。 

 那麼——既然沒有機會,熊午良就得創造機會! 

 如果能以一萬精兵,攪得齊國南部雞犬不寧……那麼觸子的濟西齊軍主力便只能儘快發動決戰,不惜跨河出擊,爭取早日結束北邊的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