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見 作品

286 秦軍鐵騎

 五千鐵騎!這可是五千主力鐵騎!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在訓練新軍的時候逐步減少了訓練困難、造價高昂的戰車部隊,選擇大力推行精銳鐵騎的訓練。 

 老式的戰車部隊,造價極高——戰車通體由銅鐵所制(須知在戰國之世,銅鐵可是實打實的現金),車軸要用幾十年的桑木……一乘戰車的打造成本,大概相當於十戶人家二十年的賦稅。 

 即便是大國,舉國也就千乘戰車罷了——這樣的國家被稱為‘千乘之國’。 

 因為戰車部隊造價高昂、補充不易,所以縱觀春秋歷史,往往能出現‘一場大戰便能決定霸主地位’的戰例。 

 譬如晉楚‘城濮之戰’,便是著名的‘一戰定輸贏’的例子。 

 相比於戰車兵來說,秦國新式的主力鐵騎在戰場上機動速度更快,更加靈活,往往可以用包抄迂迴、截斷後勤等手段迅速擊潰敵軍——在後世,這種戰法被稱為‘鉗形攻勢’。 

 而且對於秦國而言,訓練這樣的騎兵並不難。 

 首先秦國不缺馬,北方草原上的馬場可以提供大量讓南方國家眼饞的優秀戰馬。 

 其次,秦國也不缺騎術嫻熟的騎士。 

 秦國的人口組成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歸化、順服的戎狄人,這些戎人弓馬嫻熟,是秦軍騎兵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近幾十年裡,秦軍的精銳鐵騎名動天下,列國震怖——有人描述秦軍騎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大概就是披頭散髮、腰間掛著一長串兒首級、奮勇衝鋒的形象。 

 五千鐵騎,那是什麼概念? 

 像是韓國這樣的弱小戰國,五千鐵騎足以打得韓王低頭求和! 

 如今的嬴驍揚眉吐氣! 

 若是那群卑劣楚人還敢再次出現,那就讓他們嚐嚐大秦鐵騎的厲害! 

 可惜……他們註定不敢再來了。 

 只要對面的楚軍將領心智正常,就不會在看見五千主力鐵騎之後,還敢主動上前挑釁。 

 嬴驍心念及此,有些遺憾地長嘆一口氣。 

 看來,短時間內還難以雪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