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見 作品

408 秦國的戰略藍圖





第三則是軍事上的謀劃,這一點《史記》上沒寫,電視劇也沒拍,但是好在《華陽國志》上有記載——司馬錯說‘水通於楚,有巴之勁卒,浮大舶船以東向楚,楚地可得’。





在此之前,秦國與楚國交戰,唯一的出兵地點就是從武關出兵,經過丹陽山地,從而進攻楚國。





而佔據了巴蜀,就相當於佔據了長江上游。





從此秦國有了一條新的進攻楚國的路線,而且相比‘武關-丹陽’那條老路子,要好走很多!





秦人佔據長江上游,輕輕鬆鬆就破掉了楚國的大江天險,以後打楚國可就方便多了。





‘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





總而言之,攻打巴蜀這件事,無論是國際輿論上,還是經濟利益上,還是軍事層面上……付出都不算大。





但收穫,卻可以極其豐厚。





從後世的真實歷史上來看,後人不得不為司馬錯的高瞻遠矚拍案叫絕——在秦國攻滅巴蜀的幾十年後,秦將白起從楚地出兵,順流而下,水淹鄧鄢,大破楚軍……一舉攻破了楚國的都城,斬首無數,逼得楚國遷都向東,狼狽不堪。





在那之後,楚國實力大損,再也無力與秦國正面交鋒,可謂迴天乏力了。





這場白起攻楚的‘鄢郢之戰’,簡直就是司馬錯幾十年前口述藍圖一模一樣的翻版!





秦國為了征服巴蜀,用了不少心血——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攻略巴蜀的難度可想而知。





在真實歷史上,司馬錯曾三次平定蜀地叛亂,前前後後用了31年的時間,這才算徹底拿下了巴蜀。





又數年之後,秦國兩路進兵,一番‘鄢郢之戰’,把楚國打得滿頭是血,被徹底打成了煞筆。





……





回顧這段歷史——秦國的幾代君王、幾代名臣名將,按照同一個戰略藍圖,窮盡畢生的心血,終於奠定了一統天下的勝局。





反觀楚國在真實歷史上,這段時間都幹了些啥呢?





楚懷王這個二百五,倒也知道秦國的威脅——於是曾與齊國結盟,遏制秦國東出的步伐,倒也奪回了一部分秦國在函谷關外的土地。





秦國感覺壓力不小,於是派張儀出使楚國……





後面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楚懷王與齊國斷交,甚至派使者前往臨淄辱罵齊王,以示斷交決心。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