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見 作品

564 趙國大噴泉!





至於歐洲那邊為什麼也不約而同地採用白旗作為投降象徵,就不得而知了——可能也是華夏這邊傳過去的規矩?(如有讀者瞭解,可以給老衣科普一下)





琅琊城上的白旗白布既然不代表投降……那還能是什麼意思?





有個大人物,死掉了……





熊午良有些發懵——他確實沒打算放過姒驚,因為楚國大地上積攢的怨氣,唯有通過姒驚的人頭才能發洩出去。即便姒驚和熊午良沾親帶故、即便這是個人才……熊午良也必須要殺他!





不然,國內的貴族必定會揪著這一點瘋狂地攻擊熊午良,而楚國的萬千黎庶(尤其是淮南平原上的平民,被禍害得最慘)也會對熊午良的信服程度大大下降。





但是。





熊午良確實沒想到——姒驚就這麼死了?





這……可不像那樣一位雄才大略的梟雄的死法……





……





在楚軍的注視下,琅琊城的城門打開了。





一隊文臣武將,按次序走了出來,為首的正是和熊午良有一面之緣的呂義。





有些曲陽新軍的士卒警惕地抬了抬手中的連弩,卻又被直屬的軍官們按了下去。





熊午良緩緩坐回原處,與之前不同的是現在挺直了身體。





呂義等一眾大小官吏、武將從城中魚貫而出後,身後跟著一長串越國軍卒——整整三萬越國軍士有序從城門走出,一個個赤手空拳,連甲冑也沒有穿戴。





看那熟練模樣,熊午良甚至懷疑姒驚生前提前讓他們排練過……





呂義大踏步向熊午良的青銅軺車走來,在五十步外站定,小黑輕輕一努嘴,於是兩名親兵便上前去,在呂義身上摸了個遍,最後衝著小黑微微點頭。





熊午良:“過來吧。”





呂義走到熊午良的面前,恭恭敬敬地跪拜在地上,以頭觸地,雙手舉過頭頂,上呈降表,聲音在寂靜的戰場上傳得很遠:“越王病情惡化,前日吐血不止,薨了。”





“臨走前,大王囑託——割下他的首級,獻於曲陽侯,以作贖罪。”





“琅琊之地上下土地城池,連同三萬越軍、二十萬民眾,今盡降於楚國……無條件投降……請君侯治罪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