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五溪蠻





秦國在此處設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





後來,趙佗又在公元前210年發動了第三輪攻勢,這一次以撫民為主——至此,秦國前後用了近十年的時間,東至海南,南至今越南中部,終於歸於大秦帝國的版圖。





其中付出的慘烈代價,令人唏噓。





……





當然,這不代表南蠻們從此不再反抗——到了漢代,五溪蠻再次作亂,漢光武帝劉秀任命戰功卓著的大將馬援平定嶺南,歷經多年征討,才重新安定漢帝國的南方。





而馬援也因為年歲已高,不適宜嶺南的氣候,最終死在了這裡。





到了漢末三國時期,又有了著名的‘蠻王沙摩柯’,被劉備這個人形魅魔一頓忽悠,傻乎乎地跟著皇叔一起打東吳,經歷了著名的‘夷陵之戰’。





咳咳,結果如何,大家也都清楚……





蜀漢一頓忽悠,結果非但沒能實現戰前畫出的大餅,還導致五溪蠻死傷慘重、蠻王沙摩柯死於亂軍之中。





自此,蠻人對蜀漢政權便極端不信任。





再後來,漢相諸葛亮為了在北伐曹魏之前、平定後方的隱患,於是領兵征討南蠻——所謂‘七擒孟獲’的經典故事,就是發生在這個時候了。





咳!





七擒孟獲的典故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恐怕不好說。





但至少,羅貫中筆下所謂的‘南人至此不復反’,肯定是杜撰的——在建興三年到建興六年(公元225年到公元228年)之間,也就是諸葛亮南征後不到三年,南中地區就再次發生叛亂。





到了建興十一年,南中再度叛亂……





總而言之兩句話!





一是嶺南不好打,幾十萬人未必打得下。





二是嶺南無信,降而復叛是常態。





再加上嶺南溼潤的氣候,天然就讓北方的士卒難以適應……縱然這裡物產豐饒,但卻始終遊離在中原王朝的控制之外。





此時此刻,楚國諸多拓荒團對於嶺南的剝削政策,顯然已經誘發了蠻人極大的不滿。





在所有蠻人首領殷勤的目光中,精夫相里疾終於拍案而起,下定決心:“楚人侵我祖地!忍無可忍!”





“殺光這些楚人!”





“嶺南!是我們五溪人的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