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一百章 文臣真容,王越殺王


  “下官真知道,但找不到!”苟知縣迎著劉忠震驚的目光,顯得無比認真地道。

  劉忠原本就不相信苟知縣知道李家的藏銀地點,現在聽到這個莫名其妙的答案,當即被繞得暈頭轉向。

  知道,還找不到,這都是什麼鬼嘛?

  正當劉忠和苟知縣還在為李家所藏匿的窯銀而犯愁的時候,京城宛如是正在經受暴風雨洗禮的鉅艦般。

  紫禁城,乾清宮。

  自上次罷朝事件後,大明王朝的君臣關係出現了一絲微妙的變化。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大明不可一日無忠直之臣,忠直之臣不可蒙冤,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以堯舜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猶能容禰衡,陛下不能一劉敏何也?”

  ……

  朱祐樘原以為離朝便能讓這幫咄咄逼人的文臣有所收斂,結果在剛從南京到任的都察院左都御史馬文升帶領下,科道言官上疏替劉敏辯護的言辭更顯激烈。

  罷朝!

  罷朝!

  罷朝!

  朱祐樘面對科道言官的攻勢,卻是選擇最舒服的方式,不想將精力浪費在這種無意義的爭論上,故而選擇舒舒服服地繼續睡覺。

  其實這幫文臣此次反應這般激烈,恰恰說明文臣其實已經心虛了。

  由於前世喜歡看歷史小說,加上朱祐樘是一個喜歡從不同維度看待歷史的人,所以對明朝的歷史還算比較瞭解。

  儘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明朝的官員有很多奉公守法的清官賢臣,甚至坐擁二十四萬畝良田的徐階都因除掉嚴嵩而被稱為賢相。

  只是文官真的這麼清廉如水嗎?

  在沒有揭開的歷史面紗中,確確實實所有的官員都像是清廉如水的好官,翻閱任何一個官員的生平都是“清廉”、“剛正”和“愛民”等好詞。

  在已經被揭開神秘面紗的歷史真相面前,文臣的醜陋還是能夠看到一點。

  不說弘治這種掌控力弱的帝王,即便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主政中期,亦是發生了赫赫有名的郭桓案。

  洪武十八年,御史餘敏、丁廷舉告戶部侍郎郭桓利用職權,勾結北平承宣佈政使李彧和提刑按察使等人貪汙太平府、鎮江府等府賦稅,私吞浙西秋糧約二百萬石等。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嚴查,此案牽連到十二個布政司,牽涉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和工部侍郎麥至德等高官,一共追贓七百萬石。

  在朱元璋時期的文官集團都敢如此聯手貪墨七百萬石米糧,而今的文臣的勢力早已經增長無數倍,自然不可能真的能做到清廉如水。

  最大的可能性是大明自從失去那位鐵腕太祖皇帝后,便沒有出現有能力扯下文官面具的帝王,直到明末闖王李自成進了北京城從文臣等蛀蟲家裡抄得七千萬兩,這樣才能窺得一絲真容。

  雖然成化後期西廠的名頭響亮,但廠督汪直已經被逐到南京,而西廠亦是煙消雲散,文臣行事同樣可以無所忌憚。

  朱祐樘現在手握十二營,而今揪出了謝一夔,更是要刀砍向原戶部尚書李敏,這讓整個文官集團都害怕了。

  若是繼續這般深挖下去,難免拔出蘿蔔帶出泥來,到時恐怕整個文官集團都要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