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一百五十五章 黎使逞威,帝王難日

  禮部尚書徐瓊感受到朱祐樘的殺意,卻是硬著頭皮地答道:“陛下,此事並沒有定製,亦是從未有過之事,臣亦不曉得當如何處置!”

  “劉瑾,你去將萬閣老叫過來商議!”朱祐樘發現聽話的臣子時常會掉鏈子,當即無奈地吩咐道。

  萬安已經是年過七旬的老人,雖然養尊處優多年,但缺少運動反倒讓身體每況日下,特別是時不時咳嗽。

  隨著朱祐樘將辦公地點正式搬到這裡,現在的內閣亦是遷到養心殿外的南閣。

  萬安得知事情的原委後,便進行提議道:“陛下,英國公代表的是您的臉面,而今勸架被安南使臣所傷,此事不得不懲!只是黎廣安終究是外藩使臣,大明亦是禮儀之邦,故不宜處罰過重而滋生事端!老臣以為可禁足安南使臣於會同館,明日便將安南使臣遣送出京,此舉既維護了大明的臉面,亦能讓安南使團無話可說!”

  徐瓊聽到這個解決的辦法後,不由得暗暗地豎起大拇指。

  “倒是便宜他了!陳卿,你便按照萬閣老的方法處置吧!”朱祐樘雖然有所不甘,但亦知曉萬安的處置得當,便對徐瓊吩咐道。

  即便自己想打,但現在還不是最佳的時期,畢竟這個理由過於牽強,而且現在並沒有合適的領兵人選。

  徐瓊看到這個外交爭端得到解決,當即恭恭敬敬地道:“臣領旨!”

  “萬閣老,明日朕要前去春祭,你腿腳不便就留在京城吧!”朱祐樘發現這個被後世貶低的紙糊閣老其實是老誠謀國的勤勉老人,便進行安排道。

  萬安的身體確實不宜登山,亦是感激地道:“誠蒙陛下體恤!老臣明日便留在南閣,替陛下分憂!”

  三月已過大半,京城外的農田長出綠油油的青苗。

  一隊浩浩蕩蕩的隊伍從西門的阜成門而出,旗幟被季春的陽光照得璀璨奪目,而隊伍中央正是隻有皇帝才能乘坐的金輅宮車。

  皇帝出行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除了披甲的校尉外,單是錦衣衛便出動五千人之多,後面則是隨行的文武百官。

  此時官道兩邊嫩綠的小草,啄起新泥的春燕,隨風搖擺的青青楊柳,這片田野呈現著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朱祐樘今日亦算是忙裡偷閒,正舒服地坐在宮車上,領略著兩邊的田野風光,時不時還能看到湖泊。

  只是最讓他關注的還是農田,雖然道路兩邊主要是以稻田為主,但在一些田裡亦是被種下了棉花。

  棉花現在剛剛出苗,跟豆苗十分相似的苗株彰顯著一種欣欣向榮的生命力,似乎朝著世界紡織中心而努力。

  朱祐樘特意翻查大明棉花的稅收情況,雖然跟後世幾百萬噸的產量無法相比,但在看到每年能夠收到一百二十噸的棉花,心裡亦是已經心滿意足。

  只要他堅持推廣種植,讓棉花成為回報率高的經濟作物,到時華夏便不需要為棉布的原材料而擔心。

  儘管飛梭織布機的難關還沒有攻克,但珍妮紡紗機本就是一個打破慣性思維的事情,所以離問世只是時間的問題。

  在沙河行宮過一夜,次日臨近中午皇家儀仗隊來到了天壽山。

  天壽山原本有一個極普通的名字——黃土山,朱棣為徐皇后選擇陵寢在此,自然亦是自己的長眠之所,故而改名為“天壽山”。

  天壽山不僅是朱棣的陵寢,後面的大明皇帝陵寢同樣要葬在這座山上,唯一例外的則是景泰帝的景泰陵。

  奪門之變沒過多久,景泰帝被削為王,死後亦是以親王禮葬於京西金山口。

  憲宗即位後,雖然為景泰帝追回帝號,亦重新營建陵寢,但沒有將景泰陵遷進萬壽山,且所用的仍是綠琉璃瓦,規模較明皇陵明顯要小很多。

  如此的待遇,便是大宗帝和小宗帝的區別,更重要是景泰帝不僅斷了血脈,而且還絕了嗣。即便是皇帝待遇,朱祐樘又怎麼可能再跑去祭祀?

  只是看到景泰帝的待遇,朱祐樘心裡更是暗暗下決心要多生優育。

  若是歷史仍舊沒有改變,明明給朱厚熜送出大宗皇帝位,結果人家卻要立自己爹為大宗皇,當真是天下第一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