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三百二十章 弘治三年春天的小苗


  次日的太陽仍舊缺席,京城又迎來了一個大陰天。

  由於疫情的緣故,今年的元宵顯得格外的清靜,棋盤街的街道顯得十分蕭索。

  儘管持續有人鬧事,但六部衙門親自坐鎮,更有司職官員十二時辰值守,所以各坊的防疫工作仍舊順利執行。

  其實真正不安分還是那麼有權有勢之人,特別一些權貴子弟恨不得天天花天酒地,自然不願意被關著不許外出。

  正是如此,京城各坊都有不少頭鐵的權貴子弟,加上有人在背後煽風點火,致使鬧出了一些事端。

  “我勸你先回去好好掂量掂量,這門可不是這麼容易闖的!”

  “昨天有個叫囂自己父親是南京裴侍郎的公子哥,今日裴侍郎已經被吏部直接革職了!”

  “你父親是哪一位?李尚書已經交代下來,只要是正三品以下的京官及地方官通通革父職!”

  ……

  面對想要鬧事的權貴或官宦子弟,這裡負責看守的官員顯得十分的硬氣,更是已經連續革掉了好幾位地方大員。

  看到如此強硬的防疫官員,即便是侯府的世子亦是乖乖地夾起尾巴做人。以前他們可以橫行無忌,但在時下的弘治朝,權貴和官員是殺了一批又一批,他們敢跟朝廷當著幹便是取死之道。

  雖然有人在背後瘋狂煽風點火,但這幫權貴子弟終究不是傻子,最終默默地選擇向強勢的防疫官主動認慫。

  “現在要封禁多久還不好說,但朝廷會盡快解決疫情!”

  “若你們身邊有人體熱發燒便報備隔離,相信疫情很快便可根除!”

  “你們只要老老實實配合朝廷的防疫工作,朝廷必定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結果!”

  ……

  面對普通的民眾,防疫官員則是耐心地安撫民眾的情緒,從而讓各坊都沒有出現重大的衝突事件。

  朝廷自然不可能僅僅依靠權力和口號,防疫最重要還是解決居民的糧食問題,所以朝廷開展相應的送米工作。

  “朝廷真的天天送米啊!”

  “要是天天這樣的話,那該多好了!”

  “想什麼呢?人家已經說了,只要咱們坊沒有新增患者便會解封!”

  ……

  華夏的百姓其實是十分純樸的,在看到最近每日送過來的新鮮大米後,很多百姓反而開始期待起來。

  在以往的任何時候,一旦朝廷出了什麼天災人禍,往往都是由他們來負重前行,哪可能像現今的朝廷主動派米。

  當然,很多百姓其實都十分清楚,他們現在的皇帝雖然被稱為暴君,但確確實實將他們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這一座看似平靜的京城,防疫的官員其實已經默默做了很多事情,致使京城並沒有出現什麼亂子。

  “疫情有朝廷操持,咱們眼前最重要是趕製的東海訂單!”

  “不錯,咱們雖然困在這裡,但棉絲一直能夠供應給我們!”

  “現在朝廷如此對待我們老百姓,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幹活!”

  ……

  劉英等女織工儘管同樣被困在坊中,但她們的生產並沒有受到影響,總是能夠申請到足夠的棉絲,從而保證京城棉布的生產沒有受到影響。

  特別奢靡稅的事情得到證實後,她們對大明擁有更強的歸屬感,所以在防疫期間反而更加賣力地幹活。

  現在的朝廷面對外敵能夠重拳出擊,為安置百萬災民能夠選擇收回建州,針對此次疫情更是以民為貴,這些舉措已經讓她們感到了深深的安全感。

  由於各地對棉布的需求有增無減,她們亦是深知生產不能中斷,故而願意用自己的汗水回報這個朝廷。

  雖然這座北京城仍舊顯得死寂一片,但這座城彷彿在等待春天般,弘治三年的春天註定要綻放出五彩繽紛的花朵。

  城郊,某座大宅中。

  跟處於封禁狀態的北京城不同,這城外簡直就是自由的天堂。由於疫情僅限於皇宮和京城各坊,所以京城的郊外並不存在疫情,致使身處其中的人洋洋得意。

  不說京城百萬人口處於危局中,甚至皇帝都不能僥倖,所以他們身處於這種安全的環境是十分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