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三百三十一章 兇徒在畔,帝有嗣憂


  時逢深秋,海流由南往北。

  返京的艦隊行駛在茫茫大海上,即便這幫公子哥再如何目中無人,此時此刻都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

  國人的盲目自大和不思進取,很大程度正是由於閉關鎖國所導致的。

  只是朱祐樘當政後,一切都悄然發生改變。

  原本用於科舉應試的國子監悄然轉變為培養帝國人才的搖籃,此次更是將各個學科的優秀學生派往呂宋打開眼界,更是見識了海洋的浩瀚。

  艦隊由呂宋島的北部朝東北方向航行,在靠近福建區域的時候,經由臺灣海峽穿過,然後沿大明的海岸線一路北上。

  大明的海禁政策由來已久,而今這個時代缺少停泊的海港,所以艦隊基本上都需要在近海處過夜,而相對安全的海灣成為過夜的首選。

  這一日黃昏,艦隊停泊在一處海灣上。

  夕陽下,波光粼粼,幾尾魚兒躍出水面,幾隻白色海鷗正在船桅上盤旋,偶爾發出幾聲清脆的叫聲。

  王守仁身穿生員服飾,挺著腰板站在甲板上。

  雖然他的臉上仍舊稚嫩,但渾身透著跟年紀不符的成熟,只是左眼皮莫名跳動幾下,致使他的心裡隱隱有一種不安。

  長寧伯周彧的孫子周貴神秘失蹤後,他猜測這個事情不會這麼簡單,甚至覺得跟張鶴齡的案子有所關聯。

  在一個公子哥的引領下,一個年輕人被帶到此處,一起沐浴在這片夕陽的餘暉中。

  年輕人約莫十八歲,整張臉顯得十分清秀,雙目炯炯有神,皮膚白皙,整個人顯得削瘦,身上散發一股淡淡的中藥味。

  在此次出行中,不僅有著非富即貴的公子哥,而且還有國子監各科優秀的學子同行。

  王守仁在出行的國子監生員中算領隊般的存在,對被領過來的年輕人詢問:“李言聞,聽聞你發現張鶴齡的死有蹊蹺?”

  “……是!”李言聞稍作猶豫,便認真地點頭道。

  王守仁頓時來了精神,當即上下打量著這個跟自己有幾分淵源的湖廣籍學子:“你都發現了什麼?”

  “那日我檢查張鶴齡的屍體,張鶴齡是被那把菜刀捅了不假,但他的口唇和指甲發紺,臉形不正。呃……發紺,這是黑裡透紅的顏色,所以這符合醫書所載被捂死的特徵!”李言聞感受到王守仁的著急,顯得一本正經地道。

  王守仁知道眼前這個年輕人是船醫科的天才,卻是微微蹙起眉頭:“當時你怎麼不說出來呢?”

  “我才疏學淺,豈敢亂說。當時有軍醫驗屍,而且他們很快查到阿埃塔人身上,他們便已經結案了,那時我亦不好再開口了!”李言聞顯得苦澀地道。

  倒不是他不想探尋事情的真相,但他不過是一個貧寒醫學之家出身的普通學子,可謂是職卑言輕。

  那時他雖然查到屍體的異樣,但欽差大人和兩位將軍都已經將案子結了,而且還將兇手就地正法,自己提出異議可以說是打人家的臉。

  若不是跟人交流各種死狀的時候忍不住說起,自己都已經決定將這個發現爛在肚子裡了。

  王守仁知道那天結案確實十分快捷,僅帶兵出去一趟便已經將兇徒繩之於法了,顯得若有所思地道:“這麼說來,真正的兇手恐怕是另有其人!”

  “此事不能如此定斷!雖然屍體的死因是被人捂住口鼻而死,並不能排除那個阿埃塔人先捅傷張鶴齡後,再將人捂死!”李言聞進行糾正道。

  王守仁的邏輯能力遠勝常人,卻是輕輕搖頭否定:“若兇人都已經動刀想要將張鶴齡捅死,又何必大費周章用手捂死人呢?”

  “張鶴齡當……當時喊救命,那個阿埃塔人擔心驚動其他人,所以急忙上前捂住的張鶴齡的口鼻,結果一發狠便將張鶴齡那倒黴蛋捂死了!”幫忙將李言聞領過來的武靖伯世子趙闊眼睛微微一亮,顯得興奮地推測道。

  王守仁瞥了一眼趙闊,沒想到這個草包還有這等智慧。

  “據事後調查,當晚大家都沒有聽到張鶴齡喊救命的聲音,而從被捅傷的位置來看,那把刀恰好捅傷肺部,所以當時張鶴齡已經不能發聲了!”李言聞輕輕地搖頭,結合醫書的知識進行否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