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三百四十六章 百戰缺錢,青黴初芽


  王朝跟家庭其實是一個道理,若自身的經濟實力不足,跟人攀比而買車買房是一種極度不理智的行為。

  自弘治登基以來,雖然在開源一項做得相當出色,但朝廷的“員工開支”一直沒有停止,更是做了好幾個“大項目”。

  由於弘治堅持不向百姓加稅,不想將底層百姓家裡的救命錢榨取過來,致使大明財政早已經是捉襟見肘。

  正是如此,在朝廷推行國債受阻的情況下,即便不優先設法解決開採呂宋金礦的前期資金,亦不能再對海西女真興刀兵。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最耗費錢糧的行為並不是修宮殿,而是這種長途跋涉的討伐戰,每一次打仗都是在燒錢。

  漢朝到了漢武帝時期,經過多少的休養生息,這才擁有北擊匈奴的資本,而明朝亦是因為太宗朱棣的南征北戰打崩了貨幣體系。

  雖然丘濬充滿怨念,但他跟奉天殿的其他官員那般選擇了沉默。

  其實跟丘濬一樣心思的官員有不少,但現在朱祐樘已經是一言九鼎的帝王,加上剛剛那個庫勒擦簡直是蹬鼻子上臉,所有誰都不敢站出來反對。

  說到底,此事只能怪那個小小的部落頭領,亦不瞧一瞧現在大明皇帝是誰,竟然敢這般公然對暴君進行挑釁。

  現在好了,暴君有了充足的理由打仗,哪怕十頭牛都拉不回來了。

  至於最終的結局註定是兩敗俱傷,他們大明這邊要絞盡腦汁籌集打仗的錢糧,而阿勒楚喀部落面臨滅頂之災。

  元旦迎來一輪璀璨的朝陽,金燦燦的陽光落在紫禁城之中,這裡的宮殿越發顯得金碧輝煌。

  接下來的宴會按固定的流程進行,倒沒有再遇上什麼風波。

  只是經歷剛剛的那場風波後,不論是帝黨還是清流,面對滿桌的佳餚都是沒有太好的食慾,自然談不上盡興了。

  朱祐樘並沒有受到事件的影響,今日的胃口倒是不錯,只是為了自身的安危著想,所以每樣只吃了一點。

  他自然知道一旦東北再興戰事,對大明的財政又是十分大的壓力,甚至要逼得自己向百姓加徵加派。

  只是大明帝國要崛起,那麼就不能夠輕易退讓,更不能在原則性問題上讓步,不然最終只能繼續走歷史的老路。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這種情況必須根治,不然到頭來受苦受累的還是華夏的百姓,再好的盛世終究不過是自欺欺人的文人遊戲罷了。

  正是如此,既然海西女真不服氣,那麼打到他們服氣為止,甚至藉機改變這種“取之用民,用之於夷”的外交政策。

  自己的子民都不愛的話,那麼這種帝國註定不可能超過三百年。

  原本他計劃將呂宋的金礦開採後,等朝廷擁有更加穩定的財源後,再慢慢收集依附在大明身上的吸血蟲。

  只是計劃終究趕不上變化,卻是沒有想到小小的海西女真部落膽敢在大朝會提出這種要求,簡直是想將大明當成他們的提款機。

  雖然接下來要面對更加複雜的難題,但面對蹬鼻子上臉的海西女真絕不能退讓,更要從外部掠奪資源反哺自己的子民。

  調鼎十年空伴食,君恩一飯報猶難。

  在宮廷樂聲中,劉吉看到皇帝行酒便舉杯相迎,看到皇帝舉箸,亦是拿著箸相隨,宛如一個沒有靈魂的木偶人一般。

  劉吉已經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內閣首輔,而今意識到大明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財政問題,亦是默默地苦思冥想想要表現自己。

  吏部尚書李裕等官員同樣想要替皇帝分憂,雖然現在面對的是戰爭款項的難題,但知道其實還得先行解決呂宋金礦的開採資金。

  只是足足三百萬兩白銀,哪怕他們願意將自己的家底全部掏出來貢獻給朝廷,那亦不過是九牛一毛。

  歷史彷彿又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明明是這個時代最有權勢的一幫人,結果他們仍舊要為錢而發愁。

  待宴會結束,文武百官和一眾勳戚和使者恭送皇帝離開後,終於暗鬆了一口氣,便三五成群地離開了奉天殿。

  冬日高懸於空,整個天地沐浴在金燦燦的陽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