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四百二十二章 昏君,不要銀礦要女人


                 正當大明著眼江南,東瀛的富士山頂正冒著熱氣,這裡的火山似乎隨時噴發。

  跟處於和平時期的華夏不同,現在的東瀛正處於分裂的進程中,特別今年是東瀛戰國時期值得濃墨重彩的一年。

  大概二十多年前,東瀛上演標誌性事件——應仁之亂。

  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幕府三管領之一的細川勝元與山名持豐等守護大名間出現爭鬥,隨著矛盾不斷加深,以細川氏、畠山氏和斯波氏等組成東軍跟西軍(山名氏、大內氏、畠山氏、斯波氏等)間的戰爭。

  這場持續十年的戰事過於混亂,所以並無法確實是哪一方取得勝利,但成為東瀛戰國時期的開端事件。

  現在到了應仁之亂後期,第九代幕府將軍足利義尚亦已經被拉下場。

  近江,位於本州島中部,是東瀛政治、經濟和文化高度發達的地區。

  事因擔任近江守護的六角氏家主六角高賴已經越來越敵視幕府,雖然對幕府表示順從,但幕府下達的指令卻並不完全執行。

  幕府要求六角高賴歸還寺社領地,只是六角高賴並沒有理會,仍是我行我素般將朝廷和寺院的莊園變成私有領土壯大自身的實力。

  隨著六角高賴的野心越來越大,對周圍的領土不斷蠶食,最終迫使幕府將軍足利義尚下決心親征這位大名。

  弘治二年,幕府將軍足利義尚竟在軍營沉迷酒色,加上並不適應軍旅生活,最終患病在軍營中去世,享年二十五歲。

  因足利義尚的突然病逝,義尚軍已經軍心大亂。

  幕府為了結束戰爭,無可奈何地赦免了六角高賴,答應歸還部分領土的六角高賴跟幕府達成和平的意願。

  弘治四年八月,足利義尚的後繼者足利義材欲雪前恥,以六角高賴違抗幕府命令為由,廢除六角高賴近江守護的職務,發動了第二次征討戰。

  這一場幕府將軍跟戰國大名之間的戰事再度開啟,只是恐怕誰都沒有想到,在這場戰事中蘊含著一場明應政變,第九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材面臨後院起火的劫難。

  上一任將軍足利義尚的母親日野富子並不喜歡現任將軍足利義材,正在默默跟幕府三統管之一的細川政元謀劃更換將軍一事。

  二月的東瀛,顯得已經是暗波洶湧。

  由於處於混亂時期,戰火幾乎燒到本州島的每個角落。

  大內氏是西軍將領最活躍的一員,家主大內政弘乘亂東上參戰,響應幕府將軍的號召征討六角高賴。

  指月山,山口城。

  這一座城是由海邊堡壘演變而來,由於應仁之亂後,大量東京圈的文人逃亡至今而越發繁榮,甚至有了西京之稱。

  山中的萬物已經復甦,樹林時而傳來清脆的鳥叫聲。

  城中是並不規則的城牆,而城中央是一座日式風格的庭院,這一片地區世世代代由大內氏進行治理。

  留守山口城的是大內政弘的兒子大內義興,雖然年僅十五歲,但卻是大內家現在唯一的繼承人選。

  或許是生逢亂世,即便是十五歲的少年郎,但在幾位家臣的輔佐下,已經頗有幾分家主的成熟模樣。

  雖然大內政弘尚文,乃至整個戰國文學史都能夠佔據一席之地,但大內義興留著月代頭,卻是一個貨真價實的武夫。

  只是連他都沒有想到,這才剛剛送走父親的東征軍,第一次處理的大事情竟然是自己姐姐的婚事。

  “請少主治罪!”大內氏家臣陶謙道將大明之行的始末說了出來,當即便主動認錯道。

  原本他是想要藉機給大友家那個傻瓜使絆子,儘管大友家那個腦袋缺根筋的小子果然上當受騙,但沒有想到迴旋鏢落到他們大內家身上。

  大明皇帝雖然跟大友家的關係徹底割裂,但亦是給了他們大內家一個難題。

  現在指定要求他們大小姐嫁往大明,一旦他們大內家選擇拒絕的話,那麼雙方的關係將從蜜月期降到冰點。

  若是以前的大明朝確實不怕得罪,但現在的大明已經今非昔比,不僅設立面向東瀛的東海總督府,而且擁有著絕對的海上實力。

  “陶謙道,你怎麼能做這種事呢?”

  “其實做這種事沒錯,但……但怎麼能讓大明皇帝看穿呢?”

  “大明皇帝現在已經指定要咱們的大小姐,此事該如何是好?”

  ……

  幾個家臣得知整個事情的始末,卻是不知該如何怪責陶謙道,當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而今難題來到他們身上。

  “我……我切腹謝罪!”陶謙道知道確實是自己闖了禍,當即便準備以死謝罪。

  不知陶謙道是真心還是假意,但還是被其他家臣攔了下來,甚至並不認為這個事情是陶謙道的過錯。

  “你們都不用吵了!大明皇帝想要娶我姐姐,此事休想!”大內義興面對爭吵的家臣們,顯得旗幟鮮明地道。

  此話一出,眾家臣當即安靜下來。

  雖然事件確實是因他們的挑撥而起,只是想要將他們東瀛第一美人的大小姐送給大明皇帝夯實後宮,卻是他們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的結果。

  現在少家主大內義興明確表態,他們當即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