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四百八十四章 一樹千獲的耕藉禮


                 弘治六年三月的耕藉禮,顯得空前的盛大。

  一支浩浩蕩蕩的皇家隊伍從午門廣場出發,經由正陽門離開北京城,徑直朝位於官道西側的山川壇而去。

  即便是短短的路途,亦安排重兵警戒,而無數的百姓和學子已經參拜道路的兩旁,恭迎天子弘治經過。

  朱祐樘身著龍袍,頭戴金冠出行,乘坐金輅緩緩進入山川壇大門,從金輅下來,眼前便是太歲殿。

  這座山川壇反倒像是一座皇家園林,除了太歲殿,還有神廚庫、耕藉所、觀耕臺、具服殿、慶成宮、神倉及祭器庫、神壇等。

  “臣恭請聖安!”農業部尚書劉忠已經率領一眾相關官員在此恭敬多時,顯得規規矩矩地見禮道。

  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溫和的笑容,深知耕藉禮不僅僅是一種儀式,更是對農業生產的重視和對民生的關心。

  現在皇帝能夠親自前來參加耕藉禮,這既是天下百姓之福,亦是對他們農業部的器重。

  朱祐樘對今天這一場耕藉禮顯得十分重視,對跪迎的官員頜首後,便即刻著令開始耕藉禮的儀式。

  耕藉禮既是一種禮儀,亦是時下大明農業的宣傳平臺之一,可供由《明》刊將此次禮儀的細節公佈天下。

  春光明媚,那塊一畝三分的田地選用東北的黑土,在有關人員精心照料下,如今的土質顯得十分肥沃。

  朱祐樘按著流程換上不同的服飾,最後則是站到耕地上,親手扶著犁頭,驅趕前面聽話的老黃牛在土地上劃下一道道整齊的溝壑。

  在軟土翻起來的時候,空氣瀰漫著一股泥土的味道,而這亦是屬於時代的味道。

  臺下觀禮的百官突然紛紛交頭接耳,因為他們看到寶種被太監和官員帶了出去,導致他們亦是十分的激動。

  為了這三樣看似平平無奇的寶種,朝廷不僅花費重金打造了三艘明遠寶船,更是派遣官員和船員橫渡東海到達神秘的大陸尋找寶種。

  足足歷時兩年,在折損過半的船員後,劉璋這才帶回了寶種,而今讓大家對寶種亦是充滿著期待。

  “一樹一獲,谷也;一樹十獲,木也;一樹百穫,人也;一樹千獲,寶種也!”

  “你就別誇大其辭了,聽聞寶種畝產千斤,並沒有你聽說的一樹千獲那般誇張!”

  “你不是農民出身,不曉得畝產五百斤和畝產千斤的區別,多一倍的收成何止是多養一倍人!”

  ……

  正在觀禮的百官雖然沒有經過驗證,但從劉璋那裡得到寶種的畝產數據後,心裡亦是已經充滿著樂觀了。

  以前他們或許會對沒有經過證實的東西產生質疑,但這是太祖託夢於陛下,何況劉璋亦是已經證實。

  東海彼岸存在新大陸,而新大陸真有陛下所描繪的寶種,如今寶種被劉璋歷時兩年帶了回去,這種種的事情已經足夠打消他們那點不成熟的懷疑。

  正是如此,他們都紛紛相信劉璋關於寶種畝產千斤的說法,亦對生長於東海新大陸的寶種充滿著期待。

  身穿一品官服的劉璋站在前排官員中,只是臉上並沒有喜悅之情。

  自從他駕駛寶船回到天津港後,便得到朝廷方面的隆重的歡迎,特別回到京城得到如同劉忠當年那般的天子率領百官親迎。

  這是何等的榮耀,足以讓他光宗耀祖了。

  此次他圓滿完成任務歸來,朝廷不僅將他提升為農業部左侍郎,而且還被授予新土伯的爵位,而今在大明負責將帶回來的寶種進行培育和推廣種植。

  因被皇帝加授虛銜太子太師,而今他亦是從一品的官員,所以位置還要排在農業部尚書劉忠前面,成為貨真價實的朝廷高官。

  “新土伯,你因何悶悶不樂呢?”工部尚書賈俊注意到這個昔日的下屬表情嚴肅,亦是好奇地詢問道。

  其實劉璋此次從海外歸來,他明顯能夠感受到劉璋似乎有些不一樣,時常表現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

  只是對方的身份終究今非昔比,而海外的兩年經歷可能亦會改變一個人,所以他一直不好直接點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