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印度洋總督人選


                 弘治六年七月,其實發生了一件影響重大的事件。

  就在很多人都以為汪直已經被邊緣化的時候,殊不知一直坐鎮中南半島的汪直跟紫禁城從來沒有斷過聯繫,甚至經常得到天子的回信。

  在默默無聞的這些年裡,汪直不僅培養出一批批精兵悍將,而且在南洋各國建立了多個大明軍事基地。黃金書屋

  有鑑於全球七成以上都屬於無主之地,大明真要擴大版圖其實是一件十分突然容易的事情,派遣軍隊和百姓過去佔地為王即可。

  只是在這個時代,糧食和治理才是佔據領土後,大明王朝所要面對的最嚴峻考驗。

  因何朝鮮和安南先後納入華夏的版圖,但最後還是離華夏而去呢?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兩地的距離過遠,交通時常出現中斷的情況,導致糧食供應不暢和主權容易遺失。

  即便強大的元朝佔據緬甸,但兩地遭到密林所阻,元廷壓根無法突破層層的地理阻攔而形成有效的壓制。

  至於軍糧同樣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像江南的富庶之地自然不需要擔心軍糧,但安南和緬甸的駐軍需要中原王朝將糧食運送過來。

  只是從江南運到京城的糧食耗費都能夠高達八成,沒有運河連通的兩地,所損耗的糧食是一個天文數字。

  另一方向,朝鮮和安南只需要奪取政權,那麼便很容易阻斷跟中原王朝的交集,從而守得一隅而自立為王。

  南洋諸國固然擁有一定的礦產資源,但廣東離京城都是萬里迢迢,而南洋諸國跟廣東還隔著汪洋,即便佔據這些小國亦是孤懸海外。

  目前這個階段,最佳的發展模式還是以發展自身為主,壓抑那一顆瘋狂擴張的野心,而是循序漸進地發展和擴張。

  南洋的駐軍基地跟呂宋的大明城互通互助,儘管大明朝廷從來沒有侵佔任何一國,但已經是貨真價實的南洋之王。

  特別馬六甲已經建造軍事基地,並且設立了關稅機構,往來於南洋和印度洋的商船一律需要繳稅。

  正是如此,在朱祐樘的授意下,汪直並沒有興兵滅人國,而是通過建設軍事基地的方式徹底掌握了南洋。

  期間難免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但隨著汪直派出巨船利炮,所有南洋國家的國王和部落首領對大明王朝都是俯首貼耳。

  現在的勢力範圍早已經覆蓋加里曼丹島,在不斷向南的滲透中,其實他們亦是已經發現了澳洲大陸。

  只是隨著天子的聖旨從京城而來,在接到聖旨的汪直將手上的事務進行移交,然後率領一支艦隊浩浩蕩蕩離開南洋。

  八月的海風,正從印度洋深處吹過來。

  身穿蟒袍的汪直站在甲板上,一副青年美男子的形象,此刻的眼睛深邃,正朝著北面的海域望過去。

  他不再是西廠的廠督,亦不是中南半島的鎮守太監,而是正式被朱祐樘下旨任命為第一任印度洋總督。

  印度洋總督,這是一個大明王朝全新的職位,但份量可以等同於東海總督和美洲總督,甚至權柄還要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任命在朝廷出現很多的爭議。

  雖然當年徐世英被任命為東海總督,朝廷同樣有一些反對的聲音,但徐世英終究還頂著定國公世子的身份。

  反觀汪直既不是文官集團成員,亦不是武勳集團的核心成員,而是遭到文官集團和武勳集團十分輕鬆的閹豎。

  古往今來,除了懷恩那種懂得跟文官集團搞好關係的太監,太監很少有正面的形象,每每被人都是被恨得咬牙切齒。

  汪直的名聲自然不需要多說,當年擔任西廠廠督打擊了一大批貪官,更是將前任首輔楊榮的子孫繩之以法。

  即便到了弘治朝,在得到弘治天子的起復後,跟王越上演的揚州一日屠百官,而他本人在湖廣更是看著劉大夏的家人被活活燒死。

  現在被授予如此要職,而且海外總督擁有的權勢遠非國內總督能夠比擬,自然惹得很多文官眼紅,所以出現了反對的聲音。

  “汪直擁有軍機之才,今授職印度洋總督實是屈才,此事不得再議!”

  這些反對的聲音自然傳進天子的耳中,似乎想要動搖天子的決斷,但朱祐樘態度十分強硬地表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