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七百二十一章 鴉片?

  “我暫時還沒有收到文件,聽他說還在進行最終統計,我在想我們要以什麼態度面對這個東西。”許輝問道。

  這個問題劉一鳴已經考慮了許久,最初是想延續南華的法律,以嚴苛的懲罰去禁絕。

  不止是禁絕這麼簡單,運輸販賣當然是抓到就送去採礦了,但是這中間還有一個巨大的群體——罌粟農。

  青帝國末期,全國各地幾乎沒有不種鴉片的,特別是西南諸省,以產量高,品質高著稱。

  放棄種植農作物,改而終止罌粟的人不勝枚舉,川西大部分耕地更是都用來種上了罌粟。

  短時間內,土鴉片不僅打敗了洋鴉片,搶佔了其國內市場,還成為出口產品,行銷國外。

  革命後,臨時政府對此進行了管理,基層機構發力,逐漸的縮小著罌粟種植規模,但是效果有限。

  “這件事得妥善處理,不然一不小心善政就要變成吃人的惡政。”劉一鳴點了點頭,順手摸出香菸,二人點上。

  “首先是進一步加大管控力度,種的先不說,規模化製造的、運送的、販賣的,抓緊一些。”

  “他們的打手、親人等都是上好的勞動力,送到西域去修鐵路剛剛好。”

  “這件事由你去做,農民那邊,等孫載之送來文件,我瞭解了具體情況之後再說。”

  劉一鳴抽了幾口便煩躁的滅了煙。

  禁絕鴉片這件事,癥結在地主和農民身上。

  青帝國末期,地主豪強們強迫農民種植鴉片,甚至不允許種植其他作物,不然動輒打罵,折磨,甚至侮辱、殺害。

  如果只是這樣,劉一鳴一點不擔憂,但問題是,農民種植鴉片,某種程度上又和地主豪強變成了利益共同體。

  畢竟,農民特別是佃戶,就靠著地裡的東西生活,而種鴉片的收入,比種糧食要高。

  強制禁絕,沒有陽光年代那種主觀能動性,是解決不了的,特別是華夏,還沒有經歷那麼多苦難。

  
  (混戰和抗戰,幾十年沒停過就。)

  劉一鳴能想到的辦法,也只有從根子上解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把負責商品流通的商人給清理掉,人工造成市場快速萎縮。

  這會導致市場供不應求鴉片價格飛漲,許多人鋌而走險,但是同時也會造成產地供大於求,讓農民失去種植的積極性。

  那時候,就是劉一鳴出手整頓一切的時機。

  且這樣子也沒人能說劉一鳴的不是,難道毒販不該死嗎?

  至於為什麼不採取強制措施,那有這麼多人手時間精力金錢呀,剿匪動用了多少人知道嗎?

  那還是在各種buff疊加下,全民參與的結果,其他國家,有誰成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