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雪餅 作品

第228章 名揚天下(感謝淡汄盟主)

她在那種情況下,還多偷了一分,壓在了五個男生頭上。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她就比那些男生更強了,而是她的速度很快,爭分奪秒的搶到了最後一題的步驟分。

而最瘋狂,最不可思議的,還屬於是陳源。

一個才學了兩個月的人,竟拿下了全市第五?!

這是什麼概念?

按照比例來說,已經穩穩國二了。

但國賽還要在之後的一個多月,以陳源的成長速度,那時的他……

何洪濤:省排名咋樣的?有沒有?

張騰:沒有,但我知道個有趣的

張騰:你們陳源二試是自己不參加的嗎?這麼淡泊名利?

何洪濤:咋啦?

張騰:還問我咋啦,但凡一試能考一百分以上的,基本上都參加了二試,更別說一百一以上的超高分段了

何洪濤:那他在省二里的分數排名是?

張騰:全省第一啊

…………

“石一,一試二試加起來之後的均分,全市第一,全省第二,而且只比海中的那個少一分。”

四中二年級數學年級組長,同時也是一班的班主任朱毅然,喜眯的說道。

而站在電腦前,看著紙質排名的張建軍,則是認真的盯著一個名字,表情十分嚴肅。

115,陳源。

跟石一說的一點都不差。

全市第五。

而且,數學已經到了這種水平的人,竟然沒有參加國賽的想法。

他,只是為了這十分的加分。

“張校,這次贏了一中啊,哈哈。”朱毅然繼續笑著搭話,“不過這種比賽,外校的學生居然能拿滿分。說明哪怕是差一點的學校,最頂尖的尖子生,還是很厲害的。”

“確實。哦對了這十一中,你有沒有認識的人?”張建軍抬起頭,好奇的問。

“有啊,徐逸成徐老師,十一中最好的數學老師了。”朱毅然說。

“那你能不能搞一個成績表過來?啊不,三次吧,最近三次的成績表。”

“行的張校,那我先回辦公室了。”

“嗯,辛苦了。”

朱毅然走了之後,張建軍坐在了位上,繼續研究這一份表格。

作為四中校長,他肯定是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自己學校的學生身上。

比如石一,穩健的讓人放心,站在了夏海八萬多高中生的頂點。

比如柯佳源,還是神一下鬼一下,上可以位列四中月考第一名,下可以數學競賽省一都拿不到,一試的分數也排到了全市九十幾。

總分高自然好。

但理科強,才是真的強。

其中數學,尤能說明問題。

可以這樣說,只要英語也好,這前二十全是狀元候選人。

在進入高三,開始全市聯考之後,前幾名這些名字會多次出現在大排名的前列,互相糾纏,難捨難分,最後決出唯一的冠軍——狀元。

但是。

陳源……陳源……

張建軍雖然對十一中這所連夏海前五都排不到,還非要跟自己雙驕的省實驗嗤之以鼻,但畢竟是同一個區的,對方曾經還靠撿漏自己學校的生源拿到了市狀元,他多多少少有點關注。

但對方的前五,也就自己這邊一班中上游的水準。

哪怕是第一,也頂多捱得到自己這邊的第五。

更重要的是,陳源這個名字,從未出現過自己的視野之中。

從抽屜拿出一盒1916,掏出一根菸,張建軍含在了嘴裡,點燃,吸上一口。

吐出的煙霧徐徐在鼻腔循環。

陳源這個名字出現在全市第五的位置上,很奇怪。

但也沒有太奇怪。

不過是一個超級偏科生罷了。

正當他這樣想的時候,十一中月考的成績單發了過來。

他點開表格。

然後,前五,前十,前二十,都沒有見到這個名字。

於是,帶著一些失望的心情,點擊了搜索,打字‘陳源’。

99名,615分。

“哈哈哈。”看到這個後,張建軍一下子釋懷的笑了。

徹底的,被逗笑了。

太可樂了。

石一這人還真是夠朋友。

為了維護自己的朋友,還營造一副他倆是對手的氣氛來。

所以,

石一,區區一個十一中全校前百,值得你注意嗎?

害。

這種學生,在我們學校雖然不算是差生,但隨手一抓,就是一大把。

鑑於這一次對方考試的難度很低。

換算一下至少排到了四百名開外了。

這樣想著,他又吸了一口煙。

又發來兩個表格。

他雖然已經沒有看的心情。

但畢竟是朱毅然老師特意去要的,還是看一眼吧。

接著,點開了上一次的。

同樣,前十前二十都沒有陳源這個名字。

這樣,排除了考試發揮失常才615的可能性。

確定了,就是偏科怪而已。

接著,他又輸入了陳源。

然後,

表格刷到了幾乎最底端。

陳源,913名,504分。

陡然的,張建軍的表情凝了一下,瞳孔也微微震動。

但沒有急於驚嚇,他儘可能冷靜的點開下一個表格,上上次考試。

陳源,922名,508分。

高一的期末考試,高一八月份的暑期考試,這兩次,他的名次,都是九百名,五百分出頭。

而僅僅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

99名,615分。

進步為,814名,111分。

作弊的可能性,為0。

而這樣學生……

因為停頓過久,香菸持續在燃,灰白色的菸灰截斷落下,掉在了張建軍的褲子上……

除開上一次答題卡填錯然後進步很大這種烏龍。

一年進步一百分的可能性,有。

但從五百到六百的,極少。

而在兩個月之內,從五百到六百,張建軍見過的案例次數是——

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