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章 拿來主義6





“應是如此。”柳宗元點頭,一邊看水鏡一邊思忖道:“‘總之,我們要拿來。’這是在問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




劉禹錫也來了興趣,看向第二句道:“‘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這是他先前說的‘怎樣拿來’吧!”




“主人會成為新主人,宅子也會成為新宅子。這是在申明‘拿來’的好處。”皮日休慧眼如炬。




“怎樣才能拿來?這人要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說得好啊!沉著,則有定力;勇猛,則果斷有魄力;有辨別,則可明精華、糟粕之別;不自私,則能一心向公不為所動。這位魯迅先生著實透徹!”




歐陽修捋著鬍鬚讚歎不已,他一生識人無數,也算閱盡英才,可此時還是忍不住為魯迅的膽識與灼見擊節,真是說得太好了!




“‘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通篇言‘拿來’,落腳卻是在創新,新,恰為拿來之目要,此君是有大智慧之人!”




曾鞏神色隱隱有些激動,思想的靈光,總容易引起達士的鳴動。




明朝。




李贄忍不住為結尾一句表露出來的豐盈深邃的精神世界而欣喜:“苟日新,日日新。新則有變,變則生生不息,看似是取自他人,實則全是為我。博天下之專長而盈我一身,妙!實在是妙!”




看到此處,眾人忽然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魯迅的邏輯太嚴密太自洽了,析錯、明對、立新,他分明是對這個問題考慮得相當成熟!




“這魯迅,倒是可以來國子監啊!”不少皇帝情不自禁地念叨著。




【我們梳理一下。第一,對待文化遺產,我們應該怎麼辦?——要拿來。第二,應該怎樣拿來?——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第三,“拿來”有什麼意義?——成為新主人、造新宅子,也就是建設民族新文化。




第四,怎樣才能“拿來”?——主體必須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第五,拿來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創新。




至此,魯迅完成了他的邏輯閉環,閉關、送去、送來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拿來。拿來的手段、主體各有要求,而拿來到底還是為了創新,這是魯迅為中國文化探求出來的一條道路。】




楚棠將問題與文句一一對應,接著道。




【在這裡,迅哥兒總結了拿來主義者對待文化遺產的三種態度——使用:直接學習;存放——化害為利;毀滅——完全摒棄。同時表明拿來主義者需要具備的四個條件,即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那麼,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迅哥兒又是出於何等考量才寫下了這篇文章呢?】




“嗯?”眾人抬頭,忍不住疑惑,“不是有感於當時閉關主義和送去送來的亂象麼?難道還有什麼別的隱情?”




而嬴政等人則是下意識將心提了起來,他們都很有經驗,說到社會環境了,能有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