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6 章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6


 “晉靈公不君,則書史以戒;宋室廟堂昏,則以話本雜說垂範,以救人心。小說家而有史家筆法,確是雅正。”一直垂眼緘言的房玄齡認同道。

 旁邊的孔穎達也接過話頭,他才高學富,曾為前代典籍作疏,也更擅長髮明幽微:

 “先時,周代設采詩之官以明得失,人有怨謗,歌之於詩,上達天聽。仁人君子,即賴此以諷諫其君。《水滸傳》言亂自上作,正是《詩經》風雅之意。”

 以史為鑑是貞觀君臣的共識,李世民對二人的話深以為然:“當年隋室暴虐,海內沸騰,反隋之軍四起,何嘗不是因為亂自上作?”

 他既嘆息又覺可戒,帝昏國亂,從古亦然。

 君臣三人的談話俱是良正之言,想來傳世之書,必有補救人心之義。先時對“逼上梁山”已有所感的魏徵也忍不住跟著一抒己見:

 “宋徽宗以小道為擅,高俅亦以小道見寵,上有無道之君,選任無道之臣,正人君子必不得寸進。正人君子不仕朝廷,奸佞大行其道,百姓必處其困。流人生,國本亂,自上而下,宋治之序已失矣。”

 說罷,他斂容拱手,向著上首的君王躬身一拜。

 御座上的李世民沒有立即說話,他看著面前的肱股之臣,賢明如太宗文皇帝當然聽出了臣子的意思,魏徵表面說的是宋事,實則仍有向他諫言之意。

 殿中諸臣,大多與他一樣經歷過隋末亂世,強大的隋朝在無道之君的手下兩世而亡,其衝擊力不亞於秦之速亡帶給漢世的驚心,所以貞觀君臣莫不以隋為戒,兼言前代史書。良史垂範,可知興替。如今後朝的詩文話本,仍在反覆述說相同的題旨,而魏徵不為避諱,向他直言,李世民慶幸朝中尚有如此良臣。

 “魏卿。”他抬手示意魏徵免禮,喟然而嘆,“朕如今愈發明瞭汝之諫言。”

 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君王正身,方能黜惡。

 貞觀君臣看得出來,文人雅士對這些主題深韻的感受就更加敏感。

 北宋。

 蘇轍不無感喟道:“後人說兄長以詩為詞,將言志之道引入詞章,一變‘詞為小道’之說。話本雜說又在詞下矣,後朝文人卻仍以雅正相求,歸在諷諫。詩騷傳統,千載不滅矣。”

 蘇軾點頭笑笑,心中卻難免沉重。那書中所寫,雖有虛構之言,可到底是未來的大宋,歎服之餘,豈可不憂?

 明朝。

 施耐庵聽罷水鏡的講述幾乎忍不住想擊節讚歎。金聖嘆的名字先前就出現過,他有印象,沒想到這人不僅對林沖評得精評得準,連自己書中深意也能一一道出!

 “‘不寫一百八人先寫高俅,則是亂自上作。’此句深得我書中深旨!”

 他的興奮溢於言表:“古人說文章知己,千載相知,某今日也信了這句話!”

 黃安。

 李贄也對金聖嘆的觀點表示讚許:“水滸一百單八將俱是大力大賢有忠有義之人,蓋因宋室不競,冠履倒施,方有此禍。施耐庵作此書自有發憤之意,不可等閒觀之。”

 一旁的好友耿定理驚奇地看了他一眼,竟有種鬆了口氣的感覺。天知道他聽到那句“亂自上作”時,心都提起出什麼君王才是德之賊也之類的話。幸好,這次沒作,不然他真的會被這位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好友嚇死。

 笑了笑,耿定理想起什麼似的,說道:“我記得宏甫你也喜讀《水滸》,如你所言,你認為《水滸》題旨是在忠義二字?”

 李贄頷首:“禮失而求諸野,宋江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又舉‘替天行道’之旗,替天而行道統。禮法失序於廟堂,卻存跡於江湖,是而華夏血脈不斷。《水滸》一書大有深意啊!”

 好友語氣平和地同自己交流讀書心得,耿定理一邊聽一邊在點頭,心說李宏甫果然是當世大才見解卓越。他默默將這番話再三玩味,卻忽然咂摸出些許不對勁來:

 “等等,你的意思是梁山一眾可以代表禮法正統?!”

 他就知道自己的心還是放得太早了!

 【借林沖一人,《水滸傳》官逼民反

、亂自上作的題旨得到了最深沉的體現。大家將整個第十回綜合林沖的一系列經歷;陸虞候火燒草料場,則是一條洶湧的暗流。風雪與火,構成了作品矛盾統一的自然環境與人性環境。】

 楚棠出示了一張表格,一列是文中關於“風雪”的描寫,一列則是有關“火”的描寫。

 【從一開始的“紛紛揚揚”,到“下得密”、“下得緊”,再到“越下得緊”、“越下得猛”,雪的勢頭變化表明天氣逐漸惡劣,也暗示著林沖所處形勢的每況愈下,以雪的猛烈暗示主人公生活環境的兇險與所處社會現實的冷酷。

 從八十萬禁軍教頭到相國寺、白虎堂、滄州道、草料場的一系列變故,似乎林沖的生活也遭遇了一場寒流,命運之途,風雪陡起;從被陷害到被刺配,到被追殺,最後差點被燒死,他的人生之雪也下得越密、越緊、越猛。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相得益彰,環境與人物命運環環相扣。】

 【火有微弱之火,是草廳裡的炭火,給人以溫暖。我們也許會想到野豬林中魯智深的幫助,想到柴進對他的禮遇,想到李小二夫婦對他的盡心,這些都是他在風雪之中感受到的溫暖。

 可炭火微弱,並不能將林沖救出人生的寒冬,來自社會底層的焰火,也無法抗衡高太尉等人權勢的毒火。草料場的火,讓人看盡權貴階級的兇殘與醜惡。

 但是,這場罪惡之火也點燃了林沖心中復仇的火焰,火勢越猛,他心中的怒火越旺,曾經那個百般忍耐,一味委曲求全、逆來順受的林教頭被燒死了,一個敢於反抗、同惡勢力作鬥爭的豹子頭重生了!火焰映照出殘酷的現實,也昭示著深沉的人性。】

 半面屏幕是課文中“風雪”與“火”相關的詞句,半面屏幕則放著從電視劇裡截出來的靜音視頻,和著女聲的講述,風雪、火、林沖、陸虞侯一眾等元素反覆交替出現在眾人面前。

 明朝。

 羅貫中越聽越激動,越看越興奮:“老師一支生花妙筆,直教人目眩神迷!”

 清朝。

 本便對這一回中風雪與火的描寫推崇備至的金聖嘆忍不住拍案而起,擊節讚歎:

 “風雪之筆妙絕,通篇又以火字發奇,老軍借火,恩情質樸;陸謙縱火,怨恨深沉。火如何能作恩?又如何能作怨?一加之以人事,方有許多恩怨波瀾。妙手文章,苦心經營,《水滸》不愧為一才子之書!”

 另一邊。

 曹雪芹亦是嘖嘖稱奇:“論家多言,《水滸》文中寫情寫景處,需細細詳察。就書中所寫,兩次照顧火盆,知非林沖失火之故也,又敷衍出草料場謀敗一系列文字,草蛇灰線,伏脈千里,自是大家手筆。”

 他想起自己書中類似的鋪寫,再回想著楚棠剛剛的一番解讀,忽然覺得為文之妙,不僅在於宣洩心志,亦可留一脈文心,供後人評點解讀。

 也算,為後世的閱讀理解出一份力?

 曹雪芹愉悅地笑了起來。

 淄川。

 蒲松齡也有自己的看法:“楚姑娘將風雪與火併舉,施耐庵獨對一‘火’字大為推崇,我卻以為文中風雪之妙遠超於火,非但施氏處處渲染風雪,更有數首歌詩為贊,謹慎若此,不可不察也。”

 “若非風雪沽村酒,定被焚燒化朽枯。”

 他饒有興味地念起百二十回本中“風雪山神廟”一回的起首詩句,只覺金聖嘆才學高則高矣,但就腰斬水滸一事來說,還是過於武斷了。

 詩雖粗陋,意寄其中,怎麼能刪了呢?還有那後幾十回,明明深沉可味極了!

 後朝文人各有所思,而明以前的文人雖則無幸一覽全篇,從全局把握,卻亦能憑藉敏銳眼光與卓越的藝術感知力,從面前的尺牘之文中見出種種妙絕來。

 晚唐。

 詩評家司空圖最喜探索幽微,他本喜評詩,對後朝之話本雜說更多是持一種閒看賞玩的心態,再有的便是對話本能被後人奉為“名著”的訝然與審視,可此時他卻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看法開始動搖了。

 他面前的宣紙上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墨色,在楚棠講述到一半時,司空圖已經敏銳地感知到了這一番分析地分量,故極迅速地將

水鏡上的文字抄錄了下來。只見他聚精會神地盯著兩列表格表頭的文字,目光灼灼,眉宇間難掩激賞顏色,情不自禁道:

 “聖人立象以盡意,象者,故闡明至理、發明幽情是也。至於詩人,有難言之理、難述之事,則以物象代言,讀詩者於此物象精警之處,不可不深味。詩之雅正明德,蓋在其中矣。然施氏此書以風雪與火二物象關涉人事人情,仔細探尋處,又純是詩家筆法。”

 他斂容,喟然一嘆:“某今日方知,小說雜言,不可以小道視之也。”

 中唐。

 白行簡的神情簡直可以稱得上激動:“不止如此!踏雪而來,路途寒冷,才需生火取暖;炭火猶不及,才會冒著風雪去市井沽酒;暴雪壓塌草廳,林沖才不得不往山神廟借宿。一個‘雪’字勾連整篇文字,可謂環環相扣,思慮深熟!”

 “天冷固有火盆,方得獨自烤火之事;外出沽酒將火炭蓋上,與草廳被壓倒,林沖摸找火盆一事對應;在山神廟中吃酒肉之際,聽外間畢剝作響,方聽得一場陰謀。每一次寫‘火’,皆與後事相關,不得不說是有意為之。”

 元稹亦有所感。

 “作文如此,真有韓孟詩苦心經營、斟酌推敲之感。”

 今日,這些傳奇名家算是歎服了。

 三國。

 曹丕久久沉默,先前父親總讓他與子建作《三國演義》,他們雖一致覺得父親是受刺激了,才會有這樣令人啼笑皆非的想法,但現在他卻忍不住懷疑,他們的筆力當真能勝過後朝的小說家嗎?

 他們習見的志人志怪,雖則有趣,但到底事情粗陋,可後朝文人吸取前代經驗,錘鍊精深筆力,再成一冊花團錦簇之文章,其間思量推敲不知凡幾,又豈是能輕易勝過?

 與此同時,幹寶和劉義慶等人深深地覺得眼紅了,怎麼人家的話本就寫得那麼好?!幹寶甚至下定決心要在水鏡結束後仔細學習《水滸傳》的優長,爭取讓自己的志怪更情事波瀾、人格畢肖。

 元朝。

 關漢卿看向一旁的好友楊顯之,含笑道:“顯之兄,你瞧施耐庵這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可否眼熟,像不像你的《鄭孔目風雪酷寒亭》?”

 楊顯之聞言亦笑,《鄭孔目風雪酷寒亭》是他日前作的一出雜居,敘鄭孔目娶妓蕭娥,蕭卻與高成通姦。鄭歸來發現二人姦情,怒殺蕭娥,而高成逃逸。鄭孔目知罪難逃,於是自首,被判發配,解差卻是逃逸的姦夫高成。二人行至“酷寒亭”,高成欲殺鄭孔目,被鄭孔目曾經搭救過的綠林好漢所救,鄭亦隨之落草。

 “鄭孔目落草確與林沖上梁山相類,然《水滸》一文加入高太尉一行,故有官逼民反、亂自上作之意,作意深沉、踵武風雅,是又在我之上矣。”

 他語帶喟然,再次對“名著”二字的分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其實小說後面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林沖殺人之後來到了一個莊子外面,想向人買酒禦寒被拒絕,就在裡面大鬧了一場。

 他殺人之前百般忍耐逆來順受,殺人之後反倒變得暴躁,開始不講理了,可見這個人物身上也有暗色,被壓抑得太狠,爆發出來才會那麼猛烈。

 而這種暗色的描寫在其他梁山好漢的身上也有所體現,它和我們的主流價值觀並不吻合,且書中的很多觀念甚至還有侷限性,但恰恰增添了人物的真實性,還原了那個年代真實的作品。】

 金聖嘆頻頻點頭,若非這樣,他怎會覺得林沖這個人物寫得太狠呢?

 許多達官貴人也第一次對水鏡裡的觀點表示認同:“沒錯,什麼官逼民反,這就是侷限性!官有好壞,豈能一概而論?”

 “好漢好漢,連殺幾人的林沖後卻如此沉著冷靜,可見其根底上也是個十足的惡人!”

 對於這些叫囂,不少百姓卻是不屑一顧,林沖的惡都是被他們這些達官貴人逼出來的,林沖惡,他們的行為更惡!

 興化,白駒場。

 施耐庵欣慰之餘不禁思考:楚姑娘說的侷限性是什麼,要不也.展開講講唄?

 畢竟連秦皇漢武都被批評過,他受得住。

 【說了這麼多,我

們來為前面的內容做一個總結。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中,作者以“風雪”和“火”立骨,借林沖由忍到狠這一形象的轉變,反映了官逼民反的主題。而像林沖這樣的禁軍教頭尚且被逼得走投無路,廣大民眾的生存現狀又是如何?

 小說也以這樣一個側面,展現了北宋末世王朝的黑暗與腐敗。因小見大,或許,這就是經典作品永恆的價值。】

 【想想也很感慨,當年,面對唐詩這樣一座高峰,無數宋人嗟嘆不已,嘆息前賢不可追攀。後來,宋詩仍舊無法與唐詩並峙,但宋詞卻另闢蹊徑,開出豔絕一朵。

 其後,元曲獨領風騷,明清小說亦冠絕今古。從文學形式上,它們們都無一例外不去追求雅正的題旨。何謂文學?誠於心,誠於人。】

 【《水滸傳》乃至三國、西遊、紅樓,同樣都是正心誠意的作品。】

 畫面一轉,只見水鏡上又出現四個大字:三·水·西·紅。

 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曹雪芹猛然抬頭:!!!!

 竟然全都有!

 短短四個字激起千層波濤,正主嚴陣以待,心中既緊張又期待。

 有不在狀況的人茫然發問:“這是.何意?”

 下一秒,水鏡裡傳出的聲音與這聲詢問重疊——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本還有所疑惑地杜甫豁地一聲站起來,又驚又喜:“這是《出師表》!”

 三國。

 劉備帳中一片安靜,他們再三端詳著水鏡里人物旁邊標註的“諸葛亮”三個字,又使勁看了看旁邊的諸葛亮本人,神情恍惚道:“上面的人是,後人扮演的丞相?”

 怎麼感覺又不像又像的?

 但很快他們就無暇去比對演員比正主的長相了,劉備、關羽、張飛、曹操、荀彧、郭嘉、孫策、孫權、周瑜.一個個人物走馬燈一般出現在水鏡上;

 白帝城託孤、桃園三結義、獻刀討董卓、煮酒論英雄、火燒赤壁.一幕幕經典場景如同長卷展現在眾人眼前。家國、君臣、忠義、權謀,耳熟能詳的戲碼被重新演繹。

 忽而視野拉開,鋪向喧囂市井,有大漢救護弱女,拳打奸人;有英豪風雪提槍,怒殺仇敵;有壯士身姿凜凜,悍然搏虎.綠林豪傑逞英雄,聚義梁山行天道。

 卻聞佛號一聲,震天作響,石猴出世三界驚。金甲雲靴鬧天宮,玄藏領命志西行。天蓬誤投豬胎去,捲簾失貶流沙河。師徒四人終聚首,只將大乘佛法求。降妖伏魔真本領,念念回首是靈山。

 英雄的故事、豪傑的故事、神妖魔怪的故事競相上演,令人如夢似幻,眾人心中也如雷霆作響,又似海浪翻湧。

 頃刻間琴音一脈,撫靜海潮,鏡中的場景又變幻成十丈軟紅,有女子含情凝睇一抬首,弱柳扶風,嬌花照水。

 眾人眼前一亮,只待細看美人風流,卻不想畫面一轉,萬花入眼,或撲蝶,或眠芍,或折梅,或吟詩,直讓人應接不暇。

 “真是鍾靈毓秀的女子啊!”

 文人墨客由衷讚歎,詩思泉湧,欲待吟詠佳人,卻見好景不長,一朝春盡,美人零落,家業散盡,人事分離,茫茫雪色埋葬十丈軟紅,只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楚棠播放的視頻素材均取自13站中經典影視劇剪輯,即使因為四部混剪的篇幅原因,只能放上比較有代表性的片段,但演員精湛的演技和劇作考究的臺詞仍能輕而易舉感染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