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427章 北宋與政治正確

“孫子兵法開篇有言,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開篇之言都難做到,更遑論有何為!”

“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馬超也贊同道:“與其說是以文馭將,不如說是以文奴將也。”

他讀書不少,只不過平時不太顯露,此時驟然發表意見也引得眾人皆盡側目而視。

孔明則是輕嘆一聲,覺得此前對宋的一些不解也都有了解釋:

“先是重文輕武,再以和代戰。”

“難怪這宋,國富民貧苦而軍不強……”

“那是,錢都用來給敵國結兄弟之好了唄。”

張飛滿臉嫌棄,言語中的酸味惹的孔明無奈:

“翼德又不在那宋為官,何至於如此計較?”

張飛一本正經道:

“俺是為那同為武人奮死殺敵者不忿也。”

“兵者,須親身臨陣與敵性命相搏,生死決於一息……”

說到這裡張飛嘆口氣說不下去,孔明倒是明白翼德的意思。

士卒上了戰場那便是將性命交託給了袍澤、主將,性命相抵只求一勝,以全保家衛國之志。

結果這宋與敵寇稱兄弟,送民脂以求歡心,奉國財以安豺狼。

既如此還要這些將士作甚?乾脆接近猜測以示對兄弟之赤誠也,多好?

“還好,這宋讀書人多,有識之士亦多矣。”

魯肅感覺自己舒心了少許:

“這尹洙可謂真君子。”

張飛一邊點頭贊同一邊將手上的紙條重新寫好,然後投入了光幕中。

〖張飛:趙大可千萬勿要再瞎了眼。〗

汴梁殿中,趙匡胤磨了磨牙。

雖然知道張侯這是在好心提醒,但為什麼讀起來就是有點窩火呢?

而且完全不想道謝是怎麼回事?

猶豫再三,趙匡胤伸手在石桌上寫道:

〖趙匡胤:文皇帝之言朕自當謹記,引以為警〗

至於唐太宗說什麼叫他陛下之類的想都不要想……畢竟誰還不是個天子了?

暫且將這些事拋到腦後,趙匡胤將注意力轉移到光幕上去,隨即便笑道:

“今日果有所得……這楊業,應當便是那劉無敵。”

趙普回想了一下此前看過的資料:

“劉無敵……便是那劉繼業?”

趙匡胤點點頭道:

“依朕所觀,如今北漢可稱憑藉者唯二,一曰堅城,一曰猛將。”

“二者若除,則北漢自可不戰而下。”

趙匡胤這麼一說也令趙普感慨:

“北漢國君劉繼元乃無能之輩,卻有太原堅城阻我宋北上,還有戰契丹得無敵之名的劉繼業,真乃……”

事實上趙普覺得稱這劉繼元“無能”都屬於讚譽了。

因為在劉繼元繼位之前,北漢能稱憑依的,應該與四個。

猛將劉繼業、猛將鄭漢、堅城太原、吐渾軍。

之所以現在僅剩兩項,那就要問北漢國君劉繼業了。

繼位之後聽信讒言斬殺猛將鄭進,過了兩年又與官宦合力陰殺吐渾軍統帥衛儔,使得吐谷軍的軍心瓦解。

無怪乎南唐之事還沒結束呢,官家已經在準備糧草軍械為進攻北漢做準備,這確實乃千載難逢之良機。

“無妨,北漢非朕之敵也!”

趙匡胤異常肯定道。

他還記得那貞觀君臣說的火炮。

火藥製備不算麻煩,至於炮身他也尋工匠旁敲側擊問過,結論便是鑄鐘匠或許能做,過年前已經令皇城司搜尋熟手鐘匠。

而且,即便這火炮難制,那也還能尋諸葛武侯問問怎麼破城,他可是還記得去歲武侯送與後世的登臨長安圖。

長安與太原雖不能比,但那畢竟是諸葛武侯。

總之,如今面對北漢的太原堅城,趙大覺得自己祖宗們有的是辦法。

郭進本就是猛將,而楊業的“無敵”之名也正是於雁門關大破契丹所得。

如此一來,只需攻滅北漢勸降楊業,那北伐取回燕雲十六州便近在眼前了。

“議和苟安之事,必不復也!”

(本章完)